喜歡職場原創,就看職有鋒哥。
這兩天有人問我,在職場有沒有一些處世的基本原則,能夠讓他在處理一些事情上,知道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
其實處世原則一抓一大把,如果都能做到,那就是圣人了,在實際中,能夠做到一些簡單的處事原則,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從實踐的角度,我認為這五條處世原則,更實用和更具操作性,或許你可以通過這些原則,來剖析和提升自己。
有些人為了能跟同事搞好關系,對同事的請求幫忙,來者不拒,弄得誰有事都會找他幫忙,甚至有時候有一些私事都會找他幫忙,比如沒空接孩子,還讓他代接。
可是這樣做,不僅沒能贏得同事的尊重,反而讓同事覺得可以呼之則來,揮之則去,需要他的時候,就讓他幫忙,不需要他的時候就當他不存在。
這種情況與家庭的夫妻關系一樣,如果一方無怨言地付出,什麼家務活都包干了,對另一方好得不得了,你以為另一方會感恩嗎?不,不僅不會感恩,還會覺得是應該的,甚至于,當一方少干活了,另一方還會責怪。
要學會說不,不僅對同事如此,對領導也適用,有些領導看你不懂拒絕,故意給你挖坑,讓你做一些冒險或違法的事情,你可不要那麼傻,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做人做事要有底線,不能什麼事情都一頭扎進去。
很多年前,我下面有兩個下屬,工作能力都差不多,但兩人的做事方式完全不同,A做事從來不用我叮囑,他總會主動完成工作;B就不一樣了,你不推他,他就不動,你推他一步,他也只走半步。可想而知,A最終得到了升職機會,而B卻在落寞中離開了。
如果你想躺平擺爛,那沒得說,可如果你是有想法的人,希望有發展機會,那麼你就不要被動地做事。
我經常跟初入職場的新人說,同樣是做一件事,為什麼要等領導說你了,才去做了,反正都要做。
等領導來說你了,就說明他對你很不滿了,你這個時候再去做,就算做好了,領導也不會覺得你做得好。
這其實就是態度問題,對大多數領導來說,態度永遠比能力重要。工作態度好的人,能力可以培養,工作態度不好的人,能力再強,對團隊的傷害越大。
遇到過很多實干的人,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做事很踏實,能力也不錯,可都在基層默默無聞干了十幾年,而沒有得到升職機會。有人為他們抱不平,認為他們是公司的基石,卻沒有得到領導的重用,實在太讓人氣憤了。
在職場上,誰能脫穎而出,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對領導來說,他要的,不僅僅只是會干活的下屬,而是能明白他要什麼,并且能夠有效支持他的人。
主動支持與被動支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很多人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為只要埋頭苦干就行了,卻忽略了對領導需求的把握。
要明白領導要什麼,就要主動與領導接觸,讓領導了解你,你也通過與領導的接觸,洞悉領導的需求,這就是建立信任的基礎。
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但是沒有底線和原則的助人為樂,只會助長別人的無度索求,任何事都會找你幫忙,而且會認為你幫忙是應該的,不幫忙反而會對你意見很大,讓你覺得幫忙還幫出問題來了。
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每個人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你對同事越好,同事越認為你是凱子,是可以任意索取的工具。
做錦上添花的事,別人不會記得你的好,可如果你的幫忙是雪中送炭,那就不一樣了。
對于同事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改個文稿,核對數據等,這類忙不要輕易幫,因為這些工作他自己也能做,你幫了他,他也不會感恩你,甚至以后還會動不動就讓你幫忙。
而對于一些有難度的工作,你有時間,也愿意幫忙,那麼也不要隨口答應,你可以表現得有點為難,比如說自己很忙,不知道能不能抽出時間,然后過一會,再答應幫他,讓他知道你是犧牲了自己的工作來幫他,他自然會對你更感恩。
就像有人跟你借錢一樣,你有錢也愿意借,你如果馬上掏錢借給他,他會覺得太容易了,反而不會感恩你。如果你表現得很為難,說自己手頭也很緊,但是你會幫忙去幫他湊,或者幫他向別人借給他,他會對你感激涕零。
有些人工作能力其實挺不錯的,干活也賣力,可衰就衰在太愛管閑事,嘴巴也把不住,有什麼事被同事一套,就什麼都說了,也愛說人閑話。這樣的人,很容易被人打小報告,領導不會喜歡這樣的員工。
職場不是一個你對他坦率,他就對你掏心掏肺的地方,你以為把心里話說給同事聽,他也會把他的心里話告訴你,這是很天真的。
同事關系是合作關系,也是競爭關系,好的時候可以很好,但只要涉及到個人利益,有人就會在背后捅你一刀,你以為這很殘酷,但這是每天都在發生的現實問題。
要想在職場脫穎而出,要先做好自己,不要耍嘴炮,更不要多管閑事,說別人閑話,要不然,等到被人打小報告,毀了自己的前途,你后悔也來不及了。
更多職場原創,關注職有鋒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