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年4月13日,一顆以埃及神話毀滅與黑暗之神命名的小行星阿波菲斯,將在距離地球僅僅31000公里的地方「近距離」掠過地球,而31000公里這個距離,比目前環繞地球運行的一些人造衛星還要更靠近地球。
但也有可能出現最壞的結果,撞擊地球。
按照阿波菲斯260米到420米之間的直徑,一旦撞上地球,它將會釋放出6400萬億千焦的能量,相當于15.3億噸TNT炸藥爆炸的效果,也是1910年6月通古斯大爆炸事件釋放能量的80倍,而通古斯大爆炸的沖擊波曾經造成2000多 平方公里的森林被夷為平地。
所以阿波菲斯撞擊地球的威力和破壞力不容小視,我國的學者給了它一個更貼切的中文譯名——毀神星。
人類首次發現毀神星是在2004年的6月,它是一顆近地小行星,來自夏威夷的天文學家給出了這顆小行星的直徑,它的個頭相當大,可以推斷它的直徑在260米到420米之間,質量約460萬噸,它屬于一個名叫「阿登型」的小行星群,其軌道的半長軸小于1個天文單位。
毀神星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周期大約是323天,每當它接近和離開太陽時,它的軌道都會與地球的軌道相交,大約每隔7年,毀神星就會運行到地球附近一次。
科學家不能保證毀神星和地球永不相撞,雖然從這顆小行星目前的軌跡來看,情況還算樂觀,最初人們預計毀神星撞擊地球的機率是2.7%,但後來科學家們進一步完善了毀神星的軌道,估計出它撞擊地球的風險低于十萬分之一,幾乎不可能與地球有接觸。
但在2029年近距離掠過地球期間,它還是有可能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有一定機率會偏離已經測定好的飛行路徑,從而改變未來的軌道。
所以我們也要做好萬全之策,以防萬一。
雖然毀神星很大幾率不會撞上地球,但科學家們的擔心并非杞人憂天,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天上的不速之客?
第一種是向小行星發射核彈,目前我們人類最厲害的武器是核彈,核彈的威力大,在爆炸中可以迫使小行星的大部分物質改變軌道,但這種辦法也有很大的缺點,就是核爆炸可能會把小行星變成很多帶有放射性的小碎塊。
這些小碎塊可能還會降落到地球上,造成放射性污染,但也有可能會環繞在地球上方,形成太空垃圾,對人類發射的衛星等航天器造成威脅,所以這種方法比較激進。
第二種是在現有的科技基礎上,向正在朝我們飛來的小行星發射一個大質量的宇宙飛船,利用宇宙飛船和毀神星之間的引力使它慢慢脫離原本的軌道,如果有足夠的技術支持,還可以利用特制的繩索將毀神星捆住,帶到安全的軌道上。
還有科學家提出,可以給小行星刷上一下燃料,讓太陽光對它形成推力,推離原先的運行軌道。但這些方法都有技術限制,按照目前人類的技術水平,只能應付一些中小型天體。
實際上,天上的麻煩遠不止毀神星一個,在太陽系中,就存著大約2500萬顆小行星,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碎片撞向地球墨西哥尤卡塔半島,就讓統治了地球1.2億年的恐龍成為化石。
小行星其實一直在襲擊地球,每年,至少有4000噸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但這些中的大多數成了我們夜空中一閃而過的流星,20-100米直徑大小的天體才具有動能,它們輕易就可以毀了地球上的一座城市,但這種撞擊事件可能1世紀才會發生一次。
而直徑約500米的天體所產生的沖擊力就可怕多了,相當于世界上所有的核武器加起來的威力,足以破壞一個國家,或者在太平洋造成一次空前絕后的大海嘯。
現在,科學家估計,只要一顆直徑超過96公里的小行星,就可以摧毀整個地球。
大多數會影響地球的小行星都是太陽系形成時留下來的殘留物,目前我們已經識別和分類了成千上萬的小行星,以及一些小型的原行星,但人類幾乎沒有徹底消除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辦法。
上述那些方法也只是針對體積并不大的小行星,如果地球真的遭遇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且完全無法避免,人類就只能往下走,例如建立地下基地來減少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