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戰爭中,由于冷兵器攻擊距離的限制,導致兩軍對陣的第一排士兵的死亡率特別高,傷亡數和隊列排數成反比。
如此殘酷的現實下為何古代戰爭中第一排的士兵仍全力沖鋒而不退縮呢?是不想跑還是不能跑?還是說另有原因?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籠統的說第一排士兵沖鋒必死是不科學的,最簡單的道理就是兩軍勢必都有第一排,而如果第一排倒下第二排自然而然地變成第一排,但對陣當中總有一方勝利,都死了那叫兩敗俱傷。

如果僅討論首發陣容的第一排,那麼這個必死的結論也是可以討論的,因為第一排的兵種有很多種。
比如東漢將領麹義的先登營,為了針對敵軍的騎兵采取了一種陣法,前排士兵全部是重裝且配有巨大盾牌,后幾排士兵為弓兵遠距離攻擊,這樣的模式下前排士兵的存活率自然大大提高。

再如明成祖朱棣的親衛軍全部配備戰馬和狼牙棒,狼牙棒在古代軍事活動中基本可以視為冷兵器中的機關槍,這種高級裝備配比自然可以保障存活率。
在這種裝備質量差距下,基本上無論第幾排都是必勝。

另外,如果作戰地點不是平原常規戰,如果是水上作戰,那第一排的戰士或者戰船就談不上必死的可能。
戰船的防御力、水面情況、風向等問題都會影響到最先沖鋒的一批士兵的傷亡數量。中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的火燒戰船的戰役就是例證。

如果不是常規戰不是遭遇戰,而是伏擊戰呢?無論哪部兵法都認可地形條件的重要,如果交戰的雙方一方在峽谷內,一方在峽谷上居高臨下,用投射武器造成傷害,那這峽谷上的一方的排頭兵傷亡還會慘重嗎?
對峽谷內的一方而言,排頭與中軍、隊尾所受的威脅會有不同嗎?
別說古代,就算是當今的部隊中,有多少戰士是沖著陣亡后那一筆豐厚的安家費而參軍的?在古代對戰死的士兵獎勵制度也一樣,足以讓人愿意為之付出生命。
首先要看到,在古代的階級制度嚴明,且變遷條件嚴苛,而在沒有「讀書改變命運」這一說的年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參軍改變命運。
原因也很簡單,讀書不是職業換不來錢,大多數都是農業家庭沒能力支持一個有參軍條件的人讀書。

而參軍改變命運這個憧憬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立軍功,殺敵越多軍功越高,殺名將還能名垂青史,比如《史記》中記載分尸項羽的五個人,在滅項戰爭中這五個人名字根本見不到,但是由于最后努了一把力,五個人全封侯。
但是這種機會比較少,且風險太高,詳情可以參考上文所說的幾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對面的人拿著你的腦袋去請功,所以一般人就把目光投向第二種了,死亡追譽。
在安土重遷的思想控制下,大多數情愿背井離鄉從軍的人,基本上都是窮苦人,安撫制度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
 
首先是喪葬,然后給予一定的撫恤金,給錢糧或者土地,把士兵的官職給他兒子,讓孩子領工資,這就緩解了原烈士一部分經濟問題了。
還有社會地位上的幫助,如果這個烈士首沒有兒子的話會給他家人個封號,有封號也可以領工資。
這個封號除了經濟價值,還會帶來很多社會認同,任何時代中國人對烈士的敬重都是一樣。
另外這個烈士封號對于這個家庭子弟從政或者從軍升遷道路都有一定便利條件,便于實現階級躍遷。我們現在熟知的很多貴族家庭就是這樣一個個烈士封號堆疊的家庭起源的。
督戰員是專門監督士兵作戰的人員,如果發現戰場上有士兵試圖逃跑,他們有權立刻處決該士兵,可以說這種戰略布置簡直就是人造背水一戰,極大的提高了士兵的作戰效率和作戰意志。
對于士兵而言,向前沖鋒還有一線生機,萬一打勝帶個人頭回來還能當個貴族,萬一打輸了至少家人有保障。
退后不但什麼福利待遇都沒了,還得挨一刀,明顯沖鋒的性價比更高一點,這下是不得不勇敢了。
 
如三國名將徐晃在襄樊戰役中采取的戰法就是第一排士兵攻城,第二排士兵督戰,如果第一排士兵全被敵軍殺死或者逃跑被督戰士兵殺死,那麼第二排督戰士兵便成為攻城士兵,相應第三排就變成督戰士兵。

同樣還有被稱為「人屠」的白起,在長平之戰中親自作督戰員斬殺了試圖逃跑的秦國部隊四千人,這種威嚴與危險并存的高壓之下,士兵逃跑的意志自然也被磨滅。
將領鼓舞
都梁曾說過一句話:「一支部隊的氣質就是第一任指揮官的氣質」可以說任何軍隊中,指揮官、將領的一舉一動都是士兵的標桿。
我們在歷史長河中聽過無數愛兵如子的故事,如項羽親自為手下士兵吸膿瘡,諸葛亮凡二十軍棍以上的處罰都要親自過問,王翦堅持每天給士兵提供熱水淋浴等感人故事。
就這些細小舉動,在古代軍隊平均年齡整體較低的情況下,小溫暖的感染力是非常強的,試問誰在青春期時沒有崇拜過一個溫暖與威嚴并重的長者,哪個男孩背井離鄉之際又不渴望這種如父愛一樣的關注,剛柔并濟之下必有死身報國之士。
這種向往讓他們的犧牲都被刻上烙印。
如果這個將領再和這群男孩們一同殺敵,共赴前線那麼還會有一個人輕易言退嗎?親自披掛上陣出城迎敵的明武宗。
與士兵一起奔騰在大漠的李廣,與士兵一起面對數百倍于本部人馬的吳三桂,這樣的將領能不獲得士兵的信任嗎,士兵們對為這樣的將領犧牲又怎麼不心甘情愿?
綜上所述,排頭士兵勇往直前帶來的犧牲既不是職責所致的哀嘆也不是位置所限帶來宿命的無力感,而是包含了智慧,人情,軍備,紀律嚴明等因素的屬于人類戰爭殘酷外衣下一點浪漫的競合。
最后,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古風文史」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轉載、搬運,侵權必究!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