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但它也是歷史上最倒霉和最慘的朝代之一。自968年建立以來,宋朝經歷了數次內憂外患,其多位皇帝在位時遭遇劫難,死后也沒有得到應有的禮遇,反而被敵人凌辱。
968年,趙匡胤建立北宋,定都汴京,是為宋太祖。他開創了宋朝的輝煌,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使國力日益強盛。976年,趙匡胤駕崩,葬于永昌陵。然而,和趙匡胤生前的榮耀不同,他死后并未得到應有的哀榮和禮遇。北宋末年時,永昌陵先后兩次遭到嚴重的盜竊和破壞。

第一次是在1127年,金兵南下,北宋即將覆滅之際。
一名叫劉豫的盜墓賊趁亂盜掘了永昌陵地宮,將里面的隨葬品洗劫一空。據說那時地宮里收藏的珍寶數以萬計,光是金銀財寶就裝滿了幾十個大箱子。劉豫拿走了那些價值連城的隨葬品,卻并未動趙匡胤的棺槨。由于還存一份對先帝的敬畏,他不忍心褻瀆趙匡胤的遺體。
第二次是在1143年,已是南宋時期。一伙盜墓賊為了討好金國統治者完顏亮,故意前來永昌陵盜墓,以示對北宋的蔑視。這次,他們直接動手拖出了趙匡胤的棺材,將里面的隨葬品盡數掠走。據說,其中就有一條趙匡胤生前最寶貝的鳳冠霞帔,用純金和各色寶石打造而成,價值不菲。盜墓賊們對此早已垂涎三尺,終于得手后洋洋得意。
為了奪取趙匡胤身上那條價值連城的玉帶,盜墓賊用繩子套住趙匡胤的脖子想把尸體拉起來。沒想到,尸體非常沉重,紋絲不動。盜墓賊們使出吃奶的力氣拼命拉扯,終于將尸體拉起一點時,趙匡胤的尸體突然吐出一大口黑水,「嘩」地一聲流到盜墓賊臉上。原來這是當年下葬時注入棺材的防腐藥水。
藥水的味道刺鼻難聞,盜墓賊們頓時手足無措,扔下趙匡胤的尸體就四下逃竄了。
宋太祖趙匡胤的尸體就這樣遭到了極大的凌辱和褻瀆。一個曾統一中國的君主,就這樣被盜墓賊如草芥般蹂躪。這無疑是對先帝的極大不敬。
如今,永昌陵已成為一片廢墟,墓碑頹敗,雜草叢生,再也見不到當年的富麗堂皇,成為一處荒涼曠野,令人唏噓。趙匡胤建立的偉大北宋帝國已灰飛煙滅,他自己的墓穴也成了荒野。這無疑是歷史的挫折與空轉,令人不勝惋惜。
北宋的開國皇帝尚能「死而有葬」,而到了南宋,皇帝的下場更加凄慘。1100年,宋徽宗趙佶繼位。他是一個文人氣質的皇帝,酷愛書畫,沉溺于玩樂,不問政事。在他統治時期,軍隊武備空虛。他將大量資源投入到收集奇石和撰寫典籍中,殿試也過分看重詞藻華麗,導致人才選拔機制扭曲。
1125年,金朝發兵南侵,很快攻占了北宋首都汴京。當時宋徽宗正在繼宮尋歡作樂,金兵來襲的警報讓他猝不及防。他倉皇出逃,很快就在亂軍中被俘虜,此即「靖康之難」。
他在金國被軟禁期間,每日憂思宋室江山,思鄉心切,身心俱損。獨自在檐下凝望,心中百感交集,不知何日才能再見故土。金人看守也極為嚴格,絲毫不給他自由。這樣的精神折磨讓文弱的他日漸消瘦,身體每況愈下。9年后,他在金國境內以54歲之齡病逝,終未能再見到心心念念的故土。
本應厚葬的宋徽宗,死后卻遭到金人殘忍的凌辱。金人將他的尸體煮沸,提取人體脂肪當成煤油,用來點燈。只留下骸骨隨意掩埋于河南洛陽附近。骨肉分離,尸骨無存,這無疑是對皇帝的極大褻瀆。

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高宗趙構聞訊后,悲憤不已。
他多次派人向金國交涉,要求歸還宋徽宗的遺體,但金人不理會。宋高宗為此悔恨不已,覺得自己對先帝缺乏孝敬之心,對不起宋徽宗的教誨之恩。
1279年,元朝滅亡南宋后,宋理宗趙昀的下場也極為慘痛。蒙古人強迫中國人剃發易裝,宋理宗不從,被殺害。他生前曾說:「寸發不還,誓不為賊!」最終他也以自己的生命捍衛了理想。
一名姓楊的蒙古喇嘛將宋理宗的頭骨制成酒杯,時常拿在手中炫耀。他居高臨下地看著頭骨杯,似乎在對已經滅亡的宋朝表示蔑視。楊喇嘛身為出家人,本該有慈悲之心,沒想到行徑卻如此殘忍,令人發指。

直到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方才找到宋理宗的頭骨,加以厚葬。時人稱朱元璋此舉雖遲,然其心意可嘉,使宋理宗得以入土為安。作為皇帝,宋徽宗和宋理宗生前榮華富貴,死后卻被敵人凌辱、鞭尸。
他們的悲慘命運成為中=國歷史上一段令人痛心的往事。
對宋朝來說,金國和蒙古的入侵是一場浩劫。先是北宋覆滅于金國,再是南宋滅亡于蒙古。一個曾繁榮300多年的王朝就此走入歷史。
宋朝的覆滅有其內在的原因。北宋中期開始出現財政困難、軍事衰微等問題。到了宋徽宗時期,其懦弱無能進一步加速了北宋的滅亡。南宋時期,內憂外患交織,終究難敵蒙古的鐵騎。然而,若無奸佞當權、君主昏庸,或許大宋仍有轉機,不至覆滅。

宋朝的滅亡也飽含著歷史的悲劇色彩。這個曾經強盛的帝國,其皇室后人淪為他國階下囚,更有甚者死后遭受凌辱。北宋積淀的文明榮光既成浮云,江山社稷一夕之間土崩瓦解。
這對宋人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悲痛。
史學家黃仁宇先生曾評價宋代為「中國文明的高峰期」,宋朝皇帝也各有其獨特的文化貢獻和藝術成就。然而他們悲慘的人生結局,成為中華民族歷史記憶中的一道傷痕,警示后人要警惕外患,謹防國祚終結。
一個文明文化曾經輝煌的王朝,竟被外邦所滅,其國祚終結之慘,實在令人扼腕嘆息。這也給中華民族的發展潛在了隱患,我們必須汲取歷史教訓,切記「利在強國」之要義。

宋朝的覆滅是中國封建王朝中的一段慘痛歷史。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南宋滅亡時皇帝殉國的悲壯,都令人唏噓感慨。
史書中的歷史往事,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深刻的人生經驗。回顧宋朝皇帝的悲慘命運,我們要汲取歷史教訓,不斷增強國家實力,以免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