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描寫的梁山好漢雖然號稱「忠義堂」,但真正有遠見和頭腦的人畢竟寥寥無幾。宋江帶領眾人建立梁山軍,表面上是為了「替天行道」,其實大多數人不過是為了官復原職、功成名就。
在這群打家劫舍的土匪中,有三位洞徹局勢,看清大勢的真英雄,他們都明智地選擇離開梁山,最終都得到了較好的人生結局。
蕭嘉穗,字元通,是生活在荊州的一位俠士。他文采過人,又武藝高強,在荊州頗有威望。蕭嘉穗熱衷于幫助弱小,多次出手相助困難中的農民。他的義舉讓荊州百姓對他充滿崇敬之情。
這一年,宋江率領梁山好漢大軍南下征討田虎,被田虎麾下猛將縻費圍困在荊州。蕭讓、金大堅與裴宣三位好漢為救援荊州被擒,面臨十足的生命危險。
荊州城中,梁永這個奸臣為討好田虎,懇請縻費將三人處死。
正當蕭讓等人性命懸于一線之時,蕭嘉穗聞訊趕來,義無反顧地跳入虎穴,竟單槍匹馬闖入田虎大營,救出了三位兄弟。

蕭嘉穗渾身有著一股正氣,聲望極高,縻費手下無不對他肅然起敬。蕭嘉穗趁勢發動叛變,奪下城門,使宋江得以攻占荊州。
宋江親自前來向蕭嘉穗道謝。看到蕭嘉穗不僅武藝高強,而且胸懷坦蕩,宋江十分欣賞他的為人,遂設宴款待,并熱情邀請他加入梁山。
宋江性格油滑,偽君子一名。他之所以如此熱情款待蕭嘉穗,并非真心賞識他的人品,而是有意拉攏人才,增強梁山實力,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
蕭嘉穗性情淡泊,不為名利所動,他看穿了宋江的虛偽。
所以面對宋江的盛情,他拒絕入伙,謙虛地說自己并不在乎名利。
宋江表面上更加佩服蕭嘉穗的高尚情操,實則心中早已對他產生不滿。一個能干的人才不肯入伙,對宋江的野心是個障礙。
席間,蕭嘉穗還意味深長地說道:「身家性命,都在權奸之掌握之中。」

這番話,在場的武松、燕青、李俊等人心中都升起了疑慮——他們這些草寇,終究是要被朝廷所討伐。也許梁山帶不來名利,只會給他們招來殺身之禍。
宋江聽后也是心中一凜,自己正是權奸之徒,蕭嘉穗這句話,已經看穿了梁山必將被討伐的命運。他立刻端起美酒,勸蕭嘉穗再飲幾杯,不要再說吉兇禍福之事,禍從口出。
第二天,宋江再次拜訪,發現蕭嘉穗已不見了蹤影,只留下一張字條,寫著「江湖送客,莫要相送」。
宋江不禁感嘆,真正的豪杰是寧靜而隱避世事的。其實他內心早已對蕭嘉穗的離去感到了松一口氣,防患于未然。

蕭嘉穗的幾句話,成為武松等人日后離開梁山的啟示。他們因為聽取了蕭嘉穗的勸告,才避免被官府所害,各自都找到了退隱之所。若不是蕭嘉穗的警示,他們多半會重蹈覆轍,最后只能與梁山一起滅亡。
費保,字巨峰,與倪云、卜青、狄成并稱「太湖四杰」。他們聚居在太湖一座小島上,組建了水寨,靠搶劫過往船只為生。
這一年,梁山兀自南下征討,留守的李俊奉命探查虎踞蘇州的方臘虛實。李俊帶著童威、童猛來到太湖,遭遇了費保等四人。

費保性格殘暴,將三人擒拿回寨,欲取出他們的心肝做下酒菜。李俊面不改色,只是可惜自己埋沒了盛名。童威、童猛也鎮定就死,絲毫不懼。
三人的氣概讓費保印象深刻。他立刻解開了他們的繩索,與三人結為兄弟。原來,他內心也有俠肝義膽,只因生活所迫才落草為寇。
李俊見費保武藝高強,便邀他一起去梁山,但費保拒絕入伙。他說自己安于這荒島清修,不求功名。

後來李俊在太湖尋得費保,得他相助進攻蘇州。宋江大喜,再次請他加入梁山,費保還是不為利祿所動。
宋江自詡聰明過人,見費保兩次拒絕自己的橄欖枝,心中早已懷恨在心。他表面上還禮貌地懇請,背地里卻暗罵費保不知好歹。
離去時,費保細心地囑咐李俊,讓他早日離開梁山,他預見到梁山必定會被官府所滅。他建議李俊奪船出海,找一處清凈地界過幽居生活才是上策。

費保深謀遠慮,早已洞察宋江必然招來禍殃。他認為李俊若不離開梁山,前途定會兇險。所以他鄭重其事地給李俊提出忠告,希望李俊能醒悟,及早脫身。
李俊心領神會,暗生退意。他也看出宋江并非仁人君子,正如蕭嘉穗所說,梁山終究難逃被討伐的命運。
不久,他便假裝中風,向宋江辭行。李俊順利地找到費保,在太湖海島上過起幽居生活,終成暹羅國王。
若非費保的警示,李俊就會重蹈覆轍,跟隨梁山走向毀滅的悲慘結局。李俊日后常想,要感激費保幾句友情忠告,自己才回避了劫數,得到今日的太平寧靜。

許貫忠,生性高潔,頗有文才,曾與燕青交好。他隱居在遼國邊陲,過著遠離塵囂的生活。
這一年,宋江率軍北上征討遼國,兩軍在遼國邊界遭遇。宋江見許貫忠武藝出眾,便想招他入伙,加強梁山實力。
許貫忠不為利祿動心,果斷拒絕了宋江,冷靜地引用詩句勸告宋江「功成名就之日,宜尋個退步」。
宋江愛才,見許貫忠不聽自己的勸說,內心極為不滿。這個隱士不懂權變,他可以給梁山帶來雙倍的力量,卻只想清修而不入世。宋江心中早已將許貫忠列為眼中釘。

宋江不甘心地離去了。燕青追上許貫忠,想再次說服他加入梁山,許貫忠還是不為所動,只請燕青多保重身體,也應及早退隱,不要貪圖虛名。
燕青一時還無法放下對功名的向往,執意勸說許貫忠入伙。許貫忠不厭其煩地開導他,你我都清楚,梁山這片曠野,終究守不住要害。入伙難逃一死,不如及早隱遁山林。
許貫忠的話讓燕青茅塞頓開。他開始思索人生的真諦,是應該去追求虛無縹緲的名譽,還是過一種知足常樂的生活。征討方臘后,燕青果斷離開梁山,隱居深山。
許貫忠的警示,讓燕青避開了梁山的劫難。

蕭嘉穗、費保、許貫忠,三位識大體的真英雄,他們都不為梁山的虛偽義氣所迷惑。
蕭嘉穗不知所終,許貫忠仍隱居邊塞,過著寧靜的生活。費保常與李俊書信來往,兩人已經成為知心好友。
相比之下,大多數梁山好漢都在袁術、方臘之亂中喪生,即使活下來的,也受到朝廷追捕,含恨而終。他們終究沒能逃脫宿命的捉弄。
三人都選擇遠離江湖,過上沒有煙火氣的幽居生活。他們常常談笑風生,心境坦然,與世無爭。也只有這樣淡泊名利,才能獲得人生的真正意義。
三人的故事充分說明,真正的英雄,并不會被虛偽的義氣誘惑。他們都有過人的眼光,早已看穿梁山的結局,明智地選擇脫身遠避,開啟嶄新的人生。

《水滸傳》中,真正有遠見卓識的人寥寥無幾。大多數梁山好漢都只顧眼前利益,不思長計,終被命運所玩弄。
我們應當學習三位英雄的遠見卓識,洞察事物的本質和長遠結果,不要被表面的躁動所迷惑,這樣才能走上正途,獲得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