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成熟的人一定都有這樣的體會:
「一個人很難在少年時、中年時、老年時,都過的順遂如意。」
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看慣了名利場上的趨炎附勢,看淡了人生路上的無可奈何,看清了人性中的善惡是非。
漸漸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盡在掌握,也不是所有事情單憑努力便可獲得。
于是漸漸的從喋喋不休,到沉默不語;從懵懂無知,到成熟穩重;從左右逢緣,到善于獨處。
發生以上這些變化,往往意味著接下來的這四件事。
01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處于年輕時期的我們,熱衷于社交。
在我們得意的時候,總喜歡與人推杯換盞;在我們失意時,總喜歡與人傾倒苦水。
總認為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走。
後來見的人多了,知道什麼叫「禍從口出」,體會了什麼是「看人臉色」,看透了什麼是「人性險惡」。
回過頭來,才真正的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
看似孤獨,其實并不是世界拋棄了格格不入的我,而是我厭倦世間奉承,明白了生活的真理,找回了自己的專注。
就像賈平凹,他在所有人的眼中,是一個嚴肅的文學作家。
但讀過他的《自在獨行》這本書的人才知道,原來他是一個「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
他在書中教人怎麼奉承,例如:
見到禿頭的人要說聰明絕頂;
見壞了一只眼的人要說一目了然;
他把為利益而接近他的朋于稱作「蠢東西」;
為了躲避應酬,他逢人就說自己得了肝病,會傳染。
意外的是,善于交際的賈平凹先生竟喜歡孤獨。
因為,孤獨的時候,可以不用遷就別人,專注自己,更自在、更隨性。
正如他在書中所說:
「弱者都是群居者,所以有蕓蕓眾生。」
當我們沉浸在世俗中無法抽離時,就會淹沒在蕓蕓眾生中;
但當我們看淡世俗,拂袖遠離時,我們將專注自我,追尋自己。
人生不一定要結伴而行,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為之而努力,你所獨自走過的路也將熠熠生輝。
02
認知超越旁人,明白多說無益
年輕時,遇到爭吵,你會面紅耳赤的與他理論一番,定要爭出個誰對誰錯。
可遇到的事多了以后,漸漸的發現:
這個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雞同鴨講,對牛彈琴。
三觀不合、位置不同、層次不一,就算說得再多,毫無用處;解釋再多,浪費口舌。
而真正聰明的人,是懂得位置不同,多說無益;明白認知不同,不必爭論。
與其將精力花在辯解上,還不如學會沉默;
與其強融不屬于自己的圈子,還不如獨自燦爛;
與其花心思廣交朋友,還不如專注與自己同頻的人交往。
從前,孔子有個學生在外面掃地,來了個客人便向學生請教問題。
客人請教到:「一年有幾季呀?」學生便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立馬反駁道:「不對,一年只有三季!如果我回答正確,你要給我磕三個頭。」
于是,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開始辯解。
正巧,孔子從里面走出來說:「一年只有三季。」學生雖疑惑,但卻也乖乖的向客人磕了三個頭。
等客人滿意的離開后,孔子解釋到:
「你難道沒有看到他全身是綠的嗎?它是蚱蜢,春天生,秋天死,它從來沒有看過冬季,你跟他講四季,可能要吵到今天晚上。」
所以與人相處時,別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他人;別處在自己的位置評論旁人。
要知道:少言,是一種修養;沉默,是一種智慧;靜而不辯,是一種格局。
03
內心受到打擊,不愿敞開心扉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掏心掏肺的對一個人,最后換來的卻是欺騙;竭盡所能的幫一個人,最后得到的是傷害;原本善意的事情,得到的卻是謾罵、曲解。
曾被無情的打擊過,在心理上豎起了盾牌,慢慢的便不輕易的相信別人,不愿對人敞開心扉。
明白人性復雜難測,深知無人感同身受。
與其跟不懂的人訴說心事,不如學會沉默、獨自承受。
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聰慧敏感的少女房思琪,被國文老師侵犯后,試圖探探母親的口風。
小心翼翼的問母親:「聽說學校有個老師跟同學在一起了。」
母親的回答是:「這麼小就這麼騷。」
從此,房思琪好像走在了一個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從,更不愿與人見面說話,只想跑到一個孤島上,獨自舔傷。
面對打擊,我們只有學會放下,才能更好的前行。
這個世界看似紛繁復雜,其實本質卻還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世界。
風來聽風,雨來等雨,人生百味,隨意就好。
04
活得通透,看得淡了
所謂通透,不過是嘗盡了悲歡離合,見多了人情冷暖,在歲月的苦難里,一步步成長起來,開始變得隨遇而安。
人生無常,有多少事能讓你始終如愿?又有多少人可以相伴永遠?
有一句話曾說:
「世界的模樣,取決于我們凝視它的目光。
」
這些事,對于心小的人,所有的小事就大了;
反之亦然,對于心大的人,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在這些事情中,每一次失去,每一次失意,都是一次成長。
它讓我們的內心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經得住謊言、耐得住寂寞、受得起敷衍、忍的了欺騙,更忘的了諾言。
在這一次次的經歷中,也慢慢讓我明白:
一個人的成熟,是各種委屈催熟的;一個人的通透,是不如意的經歷換來的。
活在人世間,沒有熬不過的難關。即使再撕心裂肺的痛苦,再束手無策的無奈,都將交給時間,慢慢將它沖淡。
正如一杯濃厚的咖啡,第一次嘗試時,苦得大皺眉頭,但嘗試的多了,無需放糖也終會慢慢習慣。
當你習慣了這一切的時候,幡然醒悟,追趕不上的不追,不屬于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
生活哪有那麼復雜?
世間的很多事不由我們做主,若一味強求,只能徒增煩惱。
做人啊,所得所不得,皆不如心安理得;所愿所不愿,皆不如心甘情愿。
人生何其之短,看淡些、隨意些,盡量活得開心些。
人生皆苦,唯有自渡。
只有明確自己想要什麼,才能充實內心;
只有提高自己的認知,才能深化自己;
只有隱藏自己受過的傷,才能繼續前行;
最終看淡世間一切,才能活得通透。
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家人,愿你我都可以遇事看開些,多點開心,少點煩惱。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