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淄博燒烤火爆,淄博這所城市再次進入國人視野;其實淄博是較為典型的魯中地區城市,而且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魯中地區所在的齊國和魯國即有了相當成熟的集市。
集市本身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其產生和發展并不完全以朝代的更替為為界限。以清代為例,魯中地區的集市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集市作為一種人文景觀,其自身的產生和發展與一定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集市在以地理實體形態存續的過程中,不僅要占據自然環境的止地空間,而且不斷的與周圍環境進行著物質、能量、信息等的交換。可以說地理環境是集市時空分布格局形成的基礎,地理環境的變遷也會導致集市時空分布格局的變化。
因此,集市想要得到發展,就必須遵循集市所處的地理環境。本區位于山東省中部,正處于魯中南山地與魯西平原交接的位置,地貌條件復雜多樣。總體上看,本區中部及東南部為山地和丘陵,北部和西南部為山前沖積洪積平原,西北部為黃河沖積平原。獨特的地理環境,為集市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另外,魯中地區的交通便利,水文環境豐富,河流較多。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這些河流會帶來洪水災害,甚至嚴重威脅到沿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但也為沿岸百姓的農業生產、居民生活、交通運輸等提供著巨大的便利。
本區的地貌、氣候、水文等特征決定了本區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地區,其中尤以水、潰、旱、蝗 四災最為嚴重。根據災害的特征和本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四災在不同地區的發生頻率和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其中,水災和蝗災多見于平原地區。清代后期以來,黃河屢屢改道,不僅深刻改變著本區西北部地區的地形地貌,而且給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也帶來了諸多不便。所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地的集市發展。
清代魯中地區的集市分類豐富:首先是城市或城鎮集市,顧名思義,在城集就是在縣城定期舉行的集市。不同于一般集市,縣城有很多固定店鋪和商販,商品的買賣在平時也是可進行的;另一方面,縣城人口多、非農人口比例高,其集市的數量、集市的密度、商品交易量也都是其它集市難以比擬的。
其次是鄉鎮或鄉村集市;在鄉集是在鄉村地區常年舉行,具有一定周期規律的集市。這是魯中地區最主要的集市形式,分布在廣大的鄉村地區,其所在地可能是己經發展成商業聚落集鎮,也可能仍只是在某個村莊內或村莊外的一塊空地上。
一般來說,集市所在場所比較平坦開敞,交易者多為附近流動商販和周圍村民。然后是臨時集市;臨時集市就是特定季節臨時舉行的集市,又稱季節集,即在重要物產大量出產的地方,在此種物產收獲的季節舉行的集市,除了不是全年開設和商品特定外,臨時集具有一般在鄉集的基本特征。
最后是廟會性質的集市;廟會也可以稱為年集,與民間風俗密切相關,可看做是一種特殊的集市。它一般在祠堂、寺廟、道觀等宗教場所的旁邊舉行,從宗教場所的祭日為中心,一年舉行一次或數次,開市時間持續一天至數月不等,其輻射范圍往往較一般集市更廣,參加人數更多,商品數量也更豐富。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本區所在的齊國和魯國即有了相當成熟的集市;宋元時期,集市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一些市鎮也陸續興起,在魯中地區,它們或是大型聚落,或是商業中心,或是交通樞紐,或是軍事重鎮,點綴在魯中大地上,構成了魯中地區最早的集市網絡。
入明清后,這些市鎮仍有很多繼續存在,并發揮著集市的作用。明代魯中地區集市繼續發展,集市數量也顯著增加,可見這一時期集市管理己經規范化,從而為清代的集市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清前期整個魯中地區集市數量,較于明代有所減少,集市發展處于相對低谷階段;清中期魯中地區集市數量明顯增加,并在達到一定數量后保持平穩,集市發展處于平穩增長階段;
因此清代魯中地區集市數量的階段性變化,大致反映了清代魯中地區集市發展的時段特性,即清前期處于集市發展的低谷階段,清中期處于集市的恢復和快速發展階段,處于集市的 緩慢發展和相對停滯階段,并在清末民初又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清代魯中地區集市分布在空間上呈現以下特征:首先,平原地區集市密度大,山地和丘陵地區集市密度小;人口密集區集市密度大,人口稀疏區集市密度小。即較為平坦的平原地形不僅農業發達,人口稠密,而且交通便利,便于商業貿易的發展,反之山區農作物產量低,人口稀疏,而且崎啦的地形也阻礙了商賈的往來和商品的運輸。
其次,眾多集市沿水陸交通線分布。交通與商業,乃至商品經濟的發展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地處交通要道上的集市不僅是商人來往食宿和交易的場所,也是眾多貨物轉運和集散的基地。
清代魯中地區集市得到了較快發展,但這種發展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不全面、不均衡的。表現為集市數量在不同歷史時期增速不同,也表現為魯中地區不同分區之間集市密度的差異。由此,我們可以認為清代魯中地區集市巧時空分布上是不均勻的,即具有集市發展的時段性恃征和集市分布的區域性恃征。
集市作為歷史時期農民為主的城鄉居民交易的場所,其自身發展受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條件的深刻制約。在社會穩定,經濟迅速發展的時期,集市的數量也會穩步增長。在社會動蕩,經濟停滯乃至衰落的時期,集市數量增速就會減緩,甚至其數量還會下降。
集市在某一地區的空間分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可以說,人口密度、村莊密度及地形等是影響集市在魯中地區分布的決定因素,交通、資源、行政邊界等則是集市在魯中局部地區分布的重要影響因素。由此,在多種因素影響下集市在魯中地區點、線、 面的分布格局得確立。一般來說,所有集市都有自己的集期。集期即集市開市的時間安排,或可看作集市的開市頻率。與山東其它地區相同,清代魯中地區集市集期的設置也多是「旬」為周期的。
首先,每旬一集。即十天中有一集,每隔十天有一集。這種集期安排保證了縣城內更多區域成為集市的可能,在滿足人們日常交易需求的同時,也促進了縣城各區域的繁藥另一方面縣城各街巷的居民都能夠通過這種輪集方式分攤稅費和勞役,獲取地租和攤位費等收益。
然后是每旬三集。即十天中有三集,中間間隔并不確定。這種集期安排也多見于在城集,這種小集的沒定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附近居民在非正式集日的交易需求,便利了居民生活,也反映了當地居民。
再次是每旬四集。即十天中有四集,原來每旬兩集為集期的集市隨著市場交易量的擴大,為滿足其交易需求,在原有的集期上又重新加入了一個集期,小集次日即是大集,因此該種安排為遠方而來的商人提供了便利,小集結束后的商人可以在當地住宿一晚后,繼續趕次日的大集,無意中降低了商人趕集的成本并増加了其可能的交易機會。由前面的觀察可以發現,采用這種集期安排的集市所在地多為經濟較為發達,有交易需求,存在長途販運貿易的市鎮,這也間接證明實際的交易需求是影晌集期安排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每天一集。即每天都有集,也可稱為常市。這種集市也主要存在于縣城和較大的市鎮中。個別時期還會有輪集。顧名思義,輪集就是在縣城內按照一定周期在不同地點輪流舉辦的集市。因此,輪集不是指一個集,而是指一組集。
集市貿易是以商品經濟為基礎的。清代魯中化區集市的繁榮程度,不僅體現在集市數量的增加,集市密度的提高和集日頻次增加,還體現在集市上出售商品的種類及數量的增加及其流通范圍的擴大。
從貿易形式來看,組成市場網絡的集市大致可分作兩大類。一類是一般集市,即農村集市。另一類是集散中心,即商業市鎮和縣城。這類集市一般規模很大,交易貨物的種類和數量都更多。
就一般集市而言,其交易商品多為集市所在地的農副特產,與當地自然環境、風俗 習慣等密切相關。集市商品結構以動植物占主導的初級農業產品為主,手工制品和外來商品只占集市商品的很小比例。
棉花、布匹、鐵器、雜貨和洋貨是魯中地區主要的輸入品;牛皮、蠶絲、煙葉、草帽辮、棉布、豆油、花生油等則是本區主要的輸出品。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系,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