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術
員工智慧
老闆法則
    
人到中年,不做三事,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2023/07/27

人到中年,不管從前的日子有沒有認真地年輕過,都要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要認真地過好當下的每一天,才能在慢慢老去的時候,能夠「認真地」老去。

因此,人到中年,不做以下三件事,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寬,才能讓日子變得越來越淡定、從容。

01

凡事不可求滿,「欠一點」剛剛好。

有副對聯是這樣說的:「人生哪能都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其實,這不僅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辦公室同事小李,某天心血來潮,買來一盆水培植物,放在辦公桌上,葉子綠得像剛抹了油,白色的花瓣像鼓滿的帆,甚是養心養眼。

同事們都很喜愛,自然也想「盡一份力」,于是,總不吝嗇給水培植物澆水,澆得滿滿當當。

幾天之后,水培植物就發黃且有腐爛的跡象了。

小李趕緊將水倒掉,只留下一點點,好多根都露出了水面。并再三叮囑大家,不要好心辦壞事了,水太多,會導致根無法呼吸,不爛掉才怪呢。

如此一來,同事們果然「收斂」了許多,水培植物也重新煥發出生機。

想來,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呢?

人們總以為,更多、更滿才是更好的。殊不知凡事「過猶不及」:

待客時,點了很多很多菜,結果,大家只能敞開肚皮吃,吃撐了,那種生理上的難受遠勝于心理上對東道主的感激。

買東西時,看到打折商品,便忍不住買買買,到真正要用的時候,才發現很多東西根本就用不上。

冬天給孩子穿衣服,總以自己「怕冷」為標準,總是穿得太多。結果,孩子養成了習慣,就算不冷也要「多穿一件」,一點小病就被嚇得不輕。

這些「追求完滿」,一旦充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們便活成了生活的奴隸,一味不停地苛求自己做得更好,卻絲毫體會不到生活原有的樂趣。

古人作畫講究「留白」,有智慧的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特別注重話說七分,酒喝微醉,心留半空。

只有這樣,我們對生活的奢求才不會太多。

因此,人到中年,凡事「欠一點」,才能少一點欲望,多一份滿足。

02

凡事不可太過,「差不多」往往會更好。

人到中年,總有一種「前有標桿,后有追兵」的緊迫感和危機感。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往往不自覺地自我加壓,凡事都力求精益求精。

然而,人的內心一旦被「功利」所占據,很容易就會失去判斷力,最終變成一意孤行、剛愎自用的人。

如何才能讓自己不迷失在浮躁中呢?《論語》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魯定公十年,孔子升為魯國大司寇。當時,魯國彌漫一股自大浮夸之風,孔子看不慣,提了多次也沒有人理睬,他便帶著自己的弟子,到魯恒公廟去散心。

魯恒公廟里,有一件讓人感覺奇怪的東西,它被傾斜地放在魯恒公高大的塑像旁。

面對弟子們的不解,孔子便解釋說,這就是宥坐之器。宥坐器里面沒有水的時候,是傾斜的;水裝到一半的時候,是端正的;水裝滿的時候,它就傾覆了。

弟子們將信將疑,一番試驗后,果然如此。也才明白了魯恒公將宥坐之器放在身邊的緣由:時時提醒自己自滿便會傾覆。

是啊,人生得意時,往往忘乎所以,以至釀成大錯;只有摒棄浮躁、貪欲,時刻保持低調內斂,謙虛謹慎地對人對事,才能屹立不倒、平安幸福啊。

人到中年,雖然時常有「力不從心」之感,但更多的時候,是強迫自己抖擻精神,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不管大小事情,都想要「走在人前」,成為示范、榜樣。

這樣的高要求、高標準,于自己而言,是挑戰,于他人而言,是壓力。一旦事事爭先,樣樣完美,就會被「冷落」、被「排擠」,而自己也會因為看不上別人的「敷衍」,而變得「高高在上」,自滿和驕傲也就如影隨形了。

因此,人到中年,凡事「差不多」就行。打拼多年,誰都清楚,「差不多」已經是一個比較高的標準了,也是一種「謙辭」,是某一個圈層的「入門級」的標準。想要達到「差不多」,也早就得付出百倍的努力了。

03

凡事不要輕言放棄,堅持下去才會有希望。

人到中年,如果還在為找工作發愁,的確是一大不幸。

前半生,不管如何潦倒、草率,在生活的磨礪下,總該找到了一條謀生之路,哪怕收入微薄,但只要能夠細水長流,也就不再畏懼生活的磨難了。

怕就怕,打著「年輕時不折騰,更待何時」的招牌,蹉跎了大半生,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于是乎,人到中年,兜兜轉轉一圈回來之后,還如同小年輕一般,不得不從頭學起,從最基層的工作干起,只求學以致用,學有所成。

生活中,不乏這樣讓人心生憐憫又愛莫能助的例子:

那些動輒百萬年薪的職場精英,因為大背景的變革,整個行業的調整而被「裁員」,收入一落千丈,不得不重新面對生活,選擇何去何從。

那些在農村里折騰了大半輩子的中年人,原以為可以像父輩一樣,活到老,干到老,以了此余生,怎奈隨著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很多勞力都被機器取代,自己「賣苦力」都無門了。

面對不停歇的生活,面對仍要繼續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除了堅持,再無其他選項了。

所以,再苦再難的開始,也不能輕言放棄;再艱難困苦的路途,也不能輕易放棄,咬緊牙關,走下去。看上去,當下除了吃苦吃虧,就沒有別的收獲了。實際上,命運的轉折也就在此時悄然發生。

04

結束語:

人到中年,尤為深刻地領悟到了「生容易,活不易」的真諦,遠看他人,似乎,總是光鮮亮麗,近看自己,似乎哪哪都不如意。

其實,每個人都差不多,只有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做以上三件事,才能匆忙的人生里,照見自己的初心,并且堅定信念,無怨無悔地走下去。

梁朝偉「隱居」日本20年享受「獨處」,刻意不學日語:根本不想跟人家講話
2023/10/04
女神的眷顧!當年被「鄧麗君親過的士兵」3天只洗半邊臉 「隨身帶親吻照」現況讓人羨慕:人生勝利組
2023/10/04
開了20年車,才發現「N檔」一直用錯了,原來還有這3大妙用!
2023/10/04
開自動擋下長坡怎麼做?掛D擋踩剎車「最致命」,老司機: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3/10/04
劉墉:做55年清官,活了85歲,乾隆貶了他5次,嘉慶給了他新生
2023/10/04
混動硬派SUV來啦!比亞迪出品,全新品牌元素設計,方程豹會火嗎!
2023/10/04
四驅高性能MPV ,全新大眾邁特威T7來啦,2.0T引擎成熟穩定,霸氣!
2023/10/04
斷開哈林14年!伊能靜媽媽曝「女兒失婚是被逼的」:受夠了委屈 決定說出真相:「婆婆根本破壞王」
2023/10/04
夜晚開車,對方車輛閃3下遠光,知道什麼意思嗎?這些燈語要牢記
2023/10/04
朱楨:朱元璋庶長子,明朝藩王楷模,其母可能是朱元璋的「初戀」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