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酒色財氣四堵墻,人人都往墻里站。」
做人不要太貪婪,不要過分追求財富。這樣的道理,誰都懂。可是沒有錢,怎麼過日子呢?尤其是人到中年時,要養家糊口,無法想象身無分文的結局。
那麼,我們要如何得到財運,匯聚財富呢?
清代有一個富豪,名叫伍秉鑒,他帶著家人,從普通走向富貴,還得到了《華爾街日報》的點贊。雖然晚年因為局勢動蕩,破財不少,但是他賺錢和持家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01
和睦的家庭,人心一致,勁往一處使。
伍秉鑒的老家在福建,隨著祖輩遷居到廣州。
幾代人一起經營家庭,并沒有什麼起色。伍秉鑒的父親開始琢磨著做生意,參加對外貿易,還創辦了怡和洋行。
1801年,哥哥意外過世,他成為了洋行的管理者。
當時,伍秉鑒不僅延續了祖輩的基業,也能接受父母的安排,需要的時候,站在第一位,不需要的時候,就讓哥哥做主。
古人說:「家人和,業必興;夫妻協力山成玉。」
任何時代,一個家庭要賺大錢,就要團結。不僅要夫妻一起努力,還得聯合兄弟姐妹,父母和孩子。
把小家庭放在大家庭之中,你會發現,大家庭興旺了,小家庭也不會太差。
很多家庭,本來有家族實業,但是因為家人不和睦,導致不得不分家。雖然各自經營自己的小天地,也能有所作為,但終究是勢力單薄。
更可悲的是,一些不和睦的家庭,會被外人虎視眈眈。
清末陜西女富豪周瑩,在公公和丈夫過世之時,家里的叔叔伯伯侄兒等,虎視眈眈,鬧著要分財產。幸好周瑩站出來,積極維護團結,才挽回了局面,讓家庭的財富,持續增多。
「和睦」兩個字,在家庭財富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不管哪一個富豪身上,都會看到這樣的特點。
你應該這樣想,不管家里的人,誰賺錢了,在團結友好的氛圍下,就是「家里錢多了」。不要計較誰手里的錢多一些,誰少一些。
02
開放的家庭,對外求發展,積小流成江海。
固步自封,走不出自我;積極開放,對外求財。
有的人,「窩里反」很厲害,一旦走出家門,就連說話都不敢大聲了,甚至對外人點頭哈腰,請外人來對付家人。
伍秉鑒在團結家人的基礎上,主動開拓新的生意門路。
1757年,清朝僅保留廣州一地作為對外通商港口。伍秉鑒抓住機遇,投資了美國的鐵路,證券交易,和歐洲人做金融生意。
在自己變強時,他還主動拉攏廣州十三行的老伴,一起商議如何做茶生意。另外,他允許同行借用「怡和行」的標識。當時,只要有了這個標識,茶葉不僅好賣,還價格上漲。
他的做法,讓同行佩服不已。很快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商業圈,他成為了圈里的老大。
把自己的家庭和社會大家庭聯系在一起,還分出利益給社會,對于小氣的人來說,是難以做到的。但對于有大格局的人,卻可以輕松做到。
一家之主的格局,就是一個家庭的結局。
如果你想大家庭越來越富,就不要盯著家里的現金,要想到外面的世界有多寬。
我的老家有句不好聽的話
:「打家人的主意算什麼本事,有本事的人打天下。」試想一下,社會上有千萬的人和你合作,那麼每個人給你一塊錢,都是一筆巨款了。一家十幾口人,每個人給你一萬,也就那麼一點錢。
對外求發展,并且慢慢積累客戶,放大自己的生意圈,財路就越走越順。
03
人品過硬的家庭,提升信譽,得道多助。
俗話說:「名不正,言不順,事不成。」
想要發財的人,一定要有美名。如果是德不配財,那麼一切的行動,都會被社會制約。
弄虛作假的小販,可能一天都賣不出一樣東西;短斤少兩的商鋪,門可羅雀。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也常常看到。
伍秉鑒有了錢之后,對一些生意失敗的商人,予以幫助。
有一個美國商人索薩,虧損了很多錢,欠伍秉鑒七萬多銀元。按照大清的規定,索薩要被趕出商業圈,還被限制回國。
伍秉鑒得知情況后,把借條撕掉了,說:「你只是運氣不好而已,人生起起落落,很正常。」
沒有了借條,索薩重獲自由了。
當然,伍秉鑒平時也會樂善好施。
家庭要發財,那麼就要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樹立好的人品。否則,一粒老鼠屎,毀掉一鍋粥。
作家托爾斯泰,靠賣書得了不少錢,他拿錢救助別人,但是妻子卻不同意,因此夫妻矛盾很大。在妻子的嘮嘮叨叨之下,托爾斯泰多次離家出走。
對比之下,人品對錢財的影響力,就能一目了然了。
人與人打交道,人與財富的關系,拼到最后的,就是人品。
04
馬克·吐溫說過:「知識是寶貴的,比世上一切財富都有價值。有了知識,你就能成為偉人,成為好人。」
想要得到財富,就要提升自己的認知。
當你認識到,家庭和諧、對外求財、提升人品很重要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不僅是一個智者,還是財富的主人。
人人都曉財富好,但是如何得到和留住錢財,卻不是一句話那麼簡單,也不是一己之力。
經營好自己的家庭,善待別人的家庭,不無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