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心臟瓣膜病,該「換瓣」還是「修復」呢?
傳統的藥物治療雖然可以延緩心臟重構,但無法阻止病變瓣膜本身引起的機械性功能障礙,不能從根本上改善疾病的遠期預后,因此手術治療目前是心臟瓣膜病臨床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
心臟瓣膜修復術通常用于病變輕微的二尖瓣或三尖瓣,特別是對于退行性二尖瓣病變,其效果十分顯著。瓣膜修復術主要對自身瓣膜進行修復,降低了手術死亡率和并發癥的發生率,對于心室結構和功能的破壞也比較低,對于瓣膜病,瓣膜修復術是能達到治愈的治療方案。對于患者來說,使用修復術,術后不需要終身服用抗凝藥,出血并發癥的發生率也極低,手術成功后生存壽命也不會受太大影響,生存質量還是有保障的。
心臟瓣膜置換術常用于嚴重的心臟瓣膜病變,如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等,當瓣膜沒有修復可能性時就要采用置換術。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和器械的不斷發展,經導管心臟瓣膜微創介入治療,包括經導管心臟瓣膜置換和修復,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與傳統外科開胸手術相比,其優點為不開胸、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住院日期段等。
手術方案的選擇我們醫生會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患者個人身體狀況,進行充分了解與溝通,制定最適合患者的手術方案。
本文指導專家: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醫院結構性心臟病科負責人 副教授 副主任醫師 黃兵
來源:科普大講堂
責編:夏天
編審:王俊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