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著20多年經驗的幼兒園老師說,自己工作了這麼多年,班級里有家庭好的孩子,也有家庭條件不好的娃,她一眼就能看出來他們家的窮富。
這位資深幼兒園老師說,班里有一個女孩兒條件一般,到了冬天,別的孩子都是好幾件羽絨服換著穿。
可是那個女孩子連一件像樣的羽絨服都沒有,她每天到班里脫衣服都是一層又一層,第一層是個厚厚的馬甲,第二層是夾克,第三層是一件小毛衣,第四層是一件小保暖衣。
別的孩子參加活動時,都會帶水果,面包,很多吃的,但是這個女孩從來沒有帶過吃的,看到別的小朋友吃東西,她都很羨慕的看著。由此可見,這個女孩子的家庭條件一般。
老師說看到這種情況,心里感覺到挺難受的。自己從來沒有歧視過任何一個幼兒園的小同學,她對孩子們都是
一視同仁,但孩子們的差距,卻是一眼就能夠看出來。
正常來說,家長們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之后,也沒和老師提起過自己家的經濟情況。為什麼幼兒園老師一眼就能夠看出孩子們家里的經濟情況呢?這三個方面藏不住。
第一個方面,穿衣打扮不一樣。
家里經濟富足的,一般不會給孩子買便宜的衣服。因為大人的消費觀念都已經定型了,家境殷實的父母都會給孩子買品牌的衣服。
爸爸媽媽一直穿著質量很好的衣服,自然也讓娃兒穿品牌好的衣服,面料好,穿上也很舒服,孩子穿上品質優良的服飾,家長們也感覺到更放心。
家庭條件一般的孩子,對于穿著打扮不太重視,往往都會選擇經濟實惠的服飾。
就像上面那位幼兒園老師說的,家庭條件不好的小女孩兒穿衣服根本都不注重品牌和質量。一層又一層的穿,只圖保暖就可以了。
第二個方面,孩子的生活習慣,舉止行為也不同。
主要表現在兩點上,咱們一起來看看。
1、消費習慣不一樣。
富人家的孩子出去購物,一般不會打聽價格,想要什麼馬上買回來。父母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從來也不會有什麼異議,只要孩子喜歡就會滿足他們。
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家長出去買東西時,有討價還價的行為,慢慢的也會養成精打細算的習慣,想買一件東西的時候會猶猶豫豫,唯恐被負拒絕或者是批評教育,他們和父母一樣,想買什麼都會第一時間看看價格。
2、興趣愛好不一樣。
窮人家的孩子在給孩子報興趣班兒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普通的舞蹈班,畫畫班,寫字班。這些更容易對孩子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大眾的消費水準,普通家庭也都能接受。
富裕人家的孩子可能從小就會接觸到高爾夫, 射箭,滑雪,冰球等興趣愛好。這些學費都非常昂貴,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消費不起。
當然,孩子的興趣愛好本身沒有貴賤之分。想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深耕,家長就要在經濟上有所付出。
第三個方面,家長接送孩子,也能看出家庭的經濟背景。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每當放學的時候,所有的家長都會站在校園門口等孩子,這時候就能夠看出經濟情況不同了。
一方面,接送孩子的交通工具不同。
電動車盛行的年代,很多家長圖省心,可能騎個電動車就去送孩子,但是他們有一次開了豪車,就會給學校大門口的家長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的家長騎著普通的小電動車,還有的家長開著普通的小轎車,開豪車的家長自然是讓人眼前一亮。
另一方面,家長的穿著打扮。
經濟條件好的家長在衣著打扮方面也會選擇品牌的,看起來樣式新穎,潮流,給人一種高貴的感覺。
窮人家庭的父母穿衣服比較隨意,都是大眾的樣式,有的甚至穿著普通的工作服就去接孩子了。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貧富差距,好像很容易被看穿?我想說的是,即使如此,我們普通的家長,也要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讓娃精神上更加富足。
窮人家的孩子可能一時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父母給的零花錢也很少,孩子們會覺得金錢非常重要。富人家的孩子想買什麼隨時都能夠得到,他們對于錢財不是那麼重視。
富人家的孩子可能已經周游世界
,見過了很多的名勝古跡,窮人家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出去游玩兒。
電影《卡薩布蘭卡》里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每一個人的氣質里,藏著走過的路,讀過的書。經濟條件一般的家長要多陪陪娃,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帶孩子多讀書,讓孩子在書的海洋中徜徉,建立良好的世界觀,讓娃有力量飛的更高更遠。
窮人家的孩子,父母更要鼓勵孩子好好學習,讓娃知道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未來的生活更加美好。不能去遠方旅行,就帶孩子去附近的景點玩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結語:
每一個家庭的生活情況不一樣,物質方面有的貧乏,有的富足,但是這都不會影響孩子。在寶寶年單純的年齡段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無論家里窮與富,家長都是孩子們最親近的人。
父母要給孩子全心全意的愛和正確的引導教育,讓孩子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