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會戰:5次機會翻盤,2次置曾國藩死地,咋還說太平天國作死?
2023/10/04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曾國藩等制定安慶會戰的計劃之后,各路湘軍迅速行動,對安慶實施戰略大包圍。


1859年11月18日,曾國藩率軍萬人,從黃州巴河出發,東進安徽,11月13日,經黃梅進扎宿松。


1、進圍安慶


在此之前,胡林翼于10月派參將余際昌率軍占領潛山縣的天堂。

天堂地處潛山西北,雄踞山中, "實為舒(城)、桐(城)、英(山)、霍(山)之總要」,形勢十分險要。

11月26日,英王部將鎮天侯劉某統兵進攻敵軍,企圖奪回天堂,結果為湘軍所敗。之后,湘軍首尾夾攻,太平軍又敗,這樣,湘軍牢牢控制了天堂要塞,威脅太湖太平軍的后方。

湘軍借據天堂之險,出奇制勝,致使戰場形勢急劇扭轉。

1860年2月17日,劉玱琳知援軍敗退,只得棄城撤退,太湖終于落入清方之手。安慶從此失去門戶,暴露于湘軍兵鋒之前。

2月19日,太平軍又失潛山。

1860年5月17日,曾國荃抵達宿松軍營,擔任攻城任務,率兵萬人進駐安慶城北的集賢關外。同時,多隆阿、李續宜等也各率萬余湘軍按計劃行動。

這時,安慶已三面臨敵,其對外聯系只剩樅陽一線,因此樅陽的得失關系著安慶的命運。

胡林翼指出: 「得樅陽,則安慶不攻自破矣」,「樅陽不得,則頓兵十年,亦不能斷賊接擠」。因此,太湖、潛山之戰一結束,湘軍即把奪取樅陽作為攻克安慶的關鍵。

6月5日,湘軍水陸并進,直搗樅陽。在這種情況下,太平軍守將萬宗勝眼看無路可走,便向湘軍求降,樅陽失陷。


接著,駐扎在集賢關外的曾國荃部隊進逼安慶城下,深溝高壘,開挖內外長濠,內濠用以圍困安慶守軍,外濠用以抗擊援軍。這樣,湘軍最終完成了對安慶的大包圍,從此,安慶太平軍對外隔絕,完全處在敵軍的嚴密封鎖之中,危機日益加劇。


2、曾國藩與朝廷的博弈


江南大營的破滅,對清廷是個沉重的打擊,而對曾國藩則是時來運轉。

江南大營是正規綠營,一直威脅著天京。清廷并不放心曾國藩,指望湘軍與太平軍死戰,而由綠營兵坐享其功。

對清廷這種險惡用心,曾國藩早有洞察。1858年,曾國藩再次出山之后,常常為得不到督撫大權而苦惱。

現在,清廷再也沒有可依恃的綠營兵包圍天京,不得不仰仗湘軍鎮壓太平天國。

然而,曾國藩進攻安慶的計劃已定,而且,蘇、常很快被太平軍攻陷,東南大局已不可收拾,因而他不愿意放棄既定計劃,就奏陳不能舍安慶而東援。

清廷被迫讓步,6月8日,賞曾國藩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再令他率大軍火速東援。

咸豐以為授給曾國藩署理兩江總督,就可以把他的戰略重心引到蘇南上來,以湘軍之力奪取東南財賦之區。

但是,曾國藩仍堅持將戰略重心放在安慶。6月29日,曾國藩再次上奏重申湘軍的基本戰略,希圖清廷不再讓他舍安慶而東下。

應該說,曾國藩對戰略形勢的分析是比較清醒與現實的,因此戰略布置也比較高明,可謂「統籌各路全局,擇下手之要著」。

另一方面,為了安慰朝廷及蘇南紳士,曾國藩在不改變先取安慶戰略的前提下,擬于皖南分兵三支,以作進攻蘇南之姿態:

一路由池州進攻蕪湖,與楊載福、彭玉麟的水師聯絡;二路由祁門至旌德、太平,進犯溧陽,并與張芾、周天受等軍聯絡;三路分防廣信、玉山,以至衡州,與張玉良、王有齡等軍聯絡。

不久,清政府同意了曾國蕃的戰略計劃,不再堅持讓他舍安慶東援,同時,還命兵部郎中左宗棠以四品銜,隨同曾國藩襄辦軍務。


曾國藩、胡林翼讓左宗棠回湘募勇,并率軍至江西景德一帶防堵浙贛邊界。

從此,太平軍又增加了一個敵人。

這時,曾國藩準備親率偏師挺進皖南,這樣,既可以阻止太平軍由浙、贛進援安慶,又可以將來以此為張本進兵蘇南。于是,他決定留曾國荃繼續圍攻安慶,自己則率鮑超等萬余人渡江南下。

1860年7月3日,曾國藩自宿松起程,經東流往祁門,28日抵祁門立營。

8月10日,清廷實授曾國藩兩江總督兼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所有大江南北水陸各軍均歸其節制。

至此,曾國藩終于如愿以償,掌握了江南軍、政、財權。指揮統一,號令能行,全力以赴,與太平軍決戰安慶,力圖從太平天國奪取江南疆土。


3、會攻武漢的決策


1860年9月,陳玉成與李秀成在蘇州會商大計,決定分路再次西征,陳玉成率軍由江北西上,李秀成率軍南岸西進,兩路大軍按原計劃相約于次年3月會師武漢,逼湘軍放棄對安慶的進攻。

10月2日,英王陳玉成回天京,隨即渡江率兵西上。

10月中旬,李秀成料理好蘇州的事務后,即赴天京,面奏天王,表示不愿北上。洪秀全對他大為不滿,當即表示不許。李秀成知事已如此,乃不顧君命,于11月上旬率大軍自天京出發,向西挺進。

侍王李世賢、輔王楊輔清、定南主將黃文金、右軍主將劉官芳等也隨李秀成南路大軍一起行動。

這樣,太平軍實際上形成了三路大軍進攻的局面,即:南路李秀成部隊,由皖南西入江西、湖北;北路陳玉成部隊,由皖北,西進湖北。這兩路大軍形成箝形攻勢,定于1861年春會師武漢。

由李世賢、楊輔清、黃文金、劉官芳等部隊組成中路即第三路大軍。

中路大軍又分為三支:

(1)楊輔清會同黃文金,率軍沿長江南岸進攻贛北; (2)李世賢率部經徽州進入贛東; (3)劉官芳、賴文鴻、古隆賢等由池州進攻祁門曾國藩大營。中路大軍目的是策應南北兩路大軍行動,牽制敵軍。

就戰略而言,太平軍會攻湖北以救安慶的再次西征的計劃,是比較完整可行的,其兵力配置也是合理的。而且從實力看,太平軍的三路大軍也與湘軍不相上下。


如果這一計劃得到認真執行,太平軍就有可能達到會攻武漢、調動與打擊湘軍、援救安慶,的目的,整個戰場的形勢也將會得到扭轉。

不過,這一計劃的實施關鍵在于各路大軍的配合與協調,其次是行動中戰線不宜拉得過長,階段性的戰役計劃應當縝密嚴謹,求實應變,不致疏誤。

否則,再次西征的計劃就會失誤。


4、寧國之戰


1860年6月,江南大營被殲后,楊輔清、劉官芳、賴文鴻等中路大軍挺進皖南,發起攻勢。不久,曾國藩為了牽制太平軍,掩護正在圍攻安慶的皖北湘軍,也率軍南下,進駐皖南祁門。于是,雙方在皖南戰場展開角逐。

是時,劉官芳、賴文鴻占領建平之后,隨即兵分五路進攻寧國府,清軍守將周天受率軍堅守,城不克。

清廷深知「寧郡為江南上游,地勢最關緊要,」 一面堅令周天受拼命頂住,一面于8月17日令已抵達皖南的曾國藩進援寧國,「與周天受內外夾擊,藉解城圍。

與此同時,清軍在蘇南、上海和浙江土崩瓦解,江浙各地官僚紛紛上奏,請求咸豐皇帝派湘軍援救。

巴棟阿因金壇被圍,請派曾國藩進援江蘇;瑞昌、王有齡因浙西危急,請派曾國藩援救浙江;薛煥因陳玉成進攻上海,又請派曾國藩援助上海、蘇州。

這時,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聯軍進占天津,清廷正值內憂外患,危機四起。咸豐更是驚慌失措,亂命直下。

8月31日,應曾國藩的要求,清廷令督辦皖南軍務張芾卸職回京,改由曾國藩督辦,這樣,曾國藩在皖南與太平軍擺開了戰場。

不久,雙方大軍紛紛開向寧國,展開激戰。

8月20日,浙西太平軍數萬人進攻廣德,清軍將領江長貴指揮六千名兵勇頑抗,迅被擊潰,太平軍再占廣德。


9月26日,天降大雨,清軍火藥潮濕,楊輔清、李世賢、古隆賢、賴文鴻等乘機發動總攻,清軍糧盡援絕,寧國府城終被太平軍攻克,攻堅周期為七十余日,清軍六千人被殲,守將周天受也被擊斃。

曾國藩見進援無望,改為防御,令張運蘭駐防旌德、鮑超堅守太平、李元度防衛徽州,防堵太平軍進一步深入。

10月9日,太平軍占領徽州。

皖南太平軍節節勝利,聲勢大震,繼續聯合西進,10月12日,又占領了休寧,曾國藩的祁門大營面臨嚴重威脅,為了遏制太平軍繼續西進的態勢,曾國落飛檄鮑超從太平回駐漁亭,張運蘭自旌德回防黟縣。

同時又急調李續宜率湘軍四營自皖北進援祁門,左宗棠自南昌東進馳援。而在這時,李世賢突然率軍回師浙江,李秀成兵團則轉進皖南。皖南戰局又面臨新的變化。


5、陳玉成奔襲武漢的失敗


1860年9月,陳玉成由蘇州回天京實施西征計劃。

10月23日,陳玉成親自率軍圍攻皖北重鎮舒城,但沒能攻下。

12月10日,湘軍兩路猛烈進攻,太平軍大敗,傷亡近萬人,四十余座營壘也全部失陷,不得不退入桐城。湘軍追至桐城,太平軍堅守不戰,清軍乃退。至此,陳玉成企圖由桐城正面進援安慶的計劃,遂告失敗。

陳玉成從桐城直接援救安慶失利,便回到二次西征的戰略計劃,決定乘湖北空虛,大舉進攻武漢,以迫使湘軍撤安慶之圍。

但時間已經錯過了三個月,兵力在舒城、桐城、樅陽也遭到頗多損失,進軍武漢的時間、兵力都受影響。


1861年2月下旬,陳玉成由安徽轉攻湖北,部分捻軍則轉進河南的固始、汝陽等地,牽制和分散敵軍。

3月3日,陳玉成兵團從桐城繞道霍山,進軍湖北。

這時,清廷一面嚴令官文堅守,一面急令水陸湘軍上援,同時又令駱秉章暫緩入川,回援武昌。然而,以上援軍當時都遠離武昌,難救鄂危。這時,如果陳玉成迅速攻武漢三鎮,大有成功的希望。

但遺憾的是,由于英王對英國侵略者缺乏認識,在緊要關頭被巴夏禮的謊言所騙,猶豫不決,坐失戰機,加之李秀成遲遲未按期至武漢會師,最后竟放棄了進攻武漢的計劃。

這樣,太平軍既定的兩路大軍會攻武漢、以解安慶之圍的戰略實施開始瓦解,而湘軍在后顧之憂消除后,則可以集中全力,與太平軍決戰安慶。

4月27日,太平軍進駐安慶城外的集賢關,與圍攻安慶城的湘軍對峙,于是,雙方在安慶城外展開激戰,至此,陳玉成進軍湖北的軍事行動宣告結束。


6、曾國藩的兩次絕處逢生


為了實施再次西征戰略,1860年11月,李秀成的南路大軍也開始進入皖南。

這樣,太平軍共有四支大軍在皖南活動,即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與黃文金、劉官芳等,他們相繼發動一系列攻勢,對湘軍構成極大威脅。

為了掩護圍攻安慶的湘軍,曾國藩堅守祁門大營,面對太平軍的強大攻勢,他在皖南、贛北一帶處處設防,拼命掙扎,幾次瀕臨絕境。

然而,太平軍盡管在皖南居有力量上的絕對優勢,但由于兵力分散,缺乏配合,指揮不一,并沒有給皖南湘軍以致命打擊,也就不能使圍攻安慶的皖北湘軍發生動搖。

1860年11月,李秀成兵團占領黟縣,距祁門曾國藩湘軍大營僅八十里。當時,大營十分空虛,曾國藩身邊僅三千兵力,危險至極。

正因為如此,曾國藩得知李秀成攻克黟縣時,驚恐萬分,甚至開始料理自己的后事,自言「倘有疏虞,則志有素定,斷不臨難茍免。」


可惜的是,李秀成對皖南態勢,特別是祁門大營的力量,缺乏正確估計,未能及時迅猛奔襲祁門,當他遭到鮑超、張運蘭的襲擾后,更是退避三舍,轉進江西,以至喪失一次殲敵制勝的良機。

再看李世賢、劉官芳在皖南、贛北的軍事活動。

李世賢兵團占領皖南休寧以后,旋即回師浙江。

12月,李世賢又由浙江湖州返回皖南徽州,與范汝增、練業坤會合,并聯合右軍主將劉官芳向祁門一帶發動攻勢。

27日,太平軍分路進攻上溪口,楊名聲潰退,太平軍進據要磁。這樣,太平軍重新威脅祁門湘軍大營,曾國藩再次面臨險境,東有李世賢自休寧進逼,北有劉官芳黟縣攻擊,西有黃文金部隊在浮梁、景德鎮一帶活動,南有李秀成在婺源一帶轉戰。

前線態勢表明祁門陷入太平軍的戰略包圍之中。

1861年4月9日,李世賢進攻景德鎮,攻勢兇猛,四處出擊,擊斃總兵陳大富等守將,勝利攻克景德鎮,左宗棠遁往樂平,太平軍乘勝追至,牽制左軍。李世賢立即回師皖南,準備再攻祁門。

景德鎮失守,祁門湘軍大營的對外通道完全被切斷,曾國藩糧餉告缺,陷于絕境。

這時,曾國藩以為無路投生,絕望至極,甚至寫好遺囑,再次準備料理自己的后事。

但不巧的是,這時李世賢在景德鎮、樂平一帶與左宗棠作戰失利,使祁門大營絕處逢生,導致戰場上形勢又發生新的急劇變化。

此后,李世賢改變計劃,全軍撤出贛北,進入浙江,結束了皖南、贛北戰場的軍事活動。

李世賢退出皖南,李秀成早就深入江西,黃文金業已退駐蕪湖,皖南太平軍勢力衰微。曾國藩幾度瀕危,終于控制了戰場主動權。


6月21日,湘軍占領徽州城,太平軍守軍棄城東去。至此,皖南、贛北的交戰基本結束。


7、李秀成的膽怯


李秀成西征行動遲緩,直到1860年12月,才經皖南進至江西婺源。

1861年1月1日,李秀成占領德興,離與陳玉成相約會師武漢的時間只剩下三個月。按理,這時他應盡快率軍轉進湖北,可是他繼續消極避戰,沿途走走停停,避開湘軍,繞道而行,致使戰機延誤,不能按期與陳玉成會師武漢。

1月8日,李秀成進攻玉山,希圖進入浙江,10日,占領浙江常山,之后因久攻玉山不下,便撤圍轉攻浙江江山。16日,李秀成占領江山,2月4日,因清軍進犯,又退出江山,12日,又退出常山,再次轉進江西,進攻玉山,但遭到湘軍王德榜、顧云彩的極力抵抗,攻城不克。

15日,李秀成南攻廣豐不下,于20日轉攻廣信(今上饒市),仍然不克,便于次日又撤圍而南。

3月4日,李秀成開始,圍攻建昌二十日,但是屢攻屢敗,銳氣已挫,只得于3月23日撤圍而去,轉而北攻撫州,但因防守嚴密,又撤圍南下。

隨后,直到5月30日,占領義寧州(今修水)。李秀成才終于逼近湖北,但陳玉成早在兩個月前撤出黃州,二次西征只剩南路孤軍運動。

6月上旬,李秀成分三路進軍湖北。


15日,太平軍攻占武昌縣(今鄂城),兵鋒直逼武昌省城。可惜此時李秀成距相約會師武漢的時間,已經晚了三個月,陳玉成已離鄂回皖,正在安慶城外與湘軍激戰。

然而,盡管如此,此時太平軍解救安慶的機會并沒有完全喪失。

武漢三鎮的清軍防守仍然比較空虛。盡管官文調集李續宜率三千湘軍自北岸新洲進駐武昌城東,副都統巴揚阿率馬步軍共三千人,防守武昌城外的東湖站及紙坊一帶,按察使彭玉麟率水師巡守長江。

但是,此時李秀成兵團在江西沿途擴軍,聲勢頗盛,號稱數十萬,如果聯絡駐守在黃州的賴文光部隊,共同夾攻武漢,并非毫無勝利希望,至少可以嚴重威脅省城,那麼,安慶湘軍勢必分兵西救,這樣,即可減輕陳玉成解圍時的軍事壓力。

雖然這時曾國藩多次聲稱:不惜失去武漢,也不能撤安慶之圍。但是,如果李秀成真的進攻或占領了武漢,至少,身為湖北巡撫的胡林翼將面臨喪師失城的罪責,不能不置曾國藩的意見于不顧,調承擔拒援主力的多隆阿軍回救武漢。

這樣,陳玉成對手撤走,即可直接打擊擔任圍城攻堅的曾國荃部。城內外太平軍同時夾擊,曾國荃勢必難于抵御,安慶之圍亦可能緩解。

但是,遺憾的是,李秀成此時仍然對二次西征的戰略缺乏認識,對進攻武昌、解安慶之圍信心不足。當大軍逼近武昌之際,他見陳玉成撤走,便不敢與湘軍搏戰,竟然率軍不戰東返。

9月6日,李秀成撤撫州之圍,由許灣、貴溪、河口(今鉛山),東趨浙江。至此,二次西征的南路大軍的活動全部結束,救援安慶的最后時機,也完全喪失。


8、安慶淪陷


1860年7月,曾國藩率湘軍萬人進駐集賢關,開始圍攻安慶。


這樣,太平軍接連失去解決安慶危機的時機,導致安慶爭奪戰中,太平軍愈來愈處于被動地位,最后被迫按曾國藩的意圖行動,走上與湘軍決戰安慶的道路。

1861年4月27日,英王陳玉成自湖北回救安慶,率軍進至集賢關,并派平西主將吳定彩率千人進入安慶助守。

5月1日,干王洪仁玕、章王林紹章、前軍主將吳如孝等率軍兩萬余人,希圖與陳玉成部隊會合,共解安慶之圍。

湘軍幾路夾擊,太平軍大敗,洪仁纖等退至桐城,進授初戰失利。

5月23日,陳玉成、洪仁玕、林紹璋、黃文金及捻軍首領孫葵億等共率軍三萬余人,分三路進攻多隆阿。

次日,雙方大戰,多隆阿分五路反擊,并以溫德勒克西、格通阿的伏兵作為策應。一場搏戰,太平軍全線崩潰,只好又退回桐城。

6月9日,鮑超集中兵力圍攻第一壘,劉玱琳知營壘難守,便于是夜率軍突圍。湘軍追擊,勇將劉玱琳等全部被俘遇害。

接著,菱湖兩岸的太平軍營壘也招繼被敵人攻破,守壘太平軍八千人也全部犧性。這一戰斗,太平軍損失萬余精銳。劉玱琳、李四福皆是陳玉成兵團一流驍將。陳玉成過去正是依恃這兩支主力西征東討,所向無敵。

而今,陳玉成盲目冒險,將精銳部隊置于孤立無援之處,結果遭到圍殲,這不能不說是陳玉成指揮中的一個重大失誤。

這樣,太平軍無論是間接還是直接援救安慶,皆無勝利希望。

1861年8月,陳玉成、林紹璋、黃文金會同新來支援的楊輔清,為援救安慶作了最后一次努力。

8月6日,陳玉成、楊輔清聯軍繞道英山、霍山、宿松,進攻太湖,試圖由此援救安慶。17日,陳、楊聯軍也被擊退。

8月28日至9月2日,太平軍每夜輪番猛攻敵圍外壕,湘軍晝夜戒備嚴守,敵水師又從鹽河口對太平軍開炮橫擊,太平軍攻勢阻滯,仍未突破。

9月3日,太平軍以大隊將士進攻為掩護,另派人以小船向城內運米救急,但又被湘軍水師阻截。

4日,曾國荃在菱湖南北兩岸扎營四座,并派兵駐守,與水師互相聯絡,使城內太平軍的對外聯系徹底斷絕。這樣,「城中米糧盡絕,」加之援軍又敗,守軍饑疲交迫,陷于絕望。4日夜,湘軍在北門開挖的地道竣工,裝炸藥引爆,轟倒北門城墻,敵人乘機蜂擁而入,于9月5日攻陷安慶。

湘軍進入安慶后,大肆搶掠城內婦女、財物,對守城太平軍將士殘酷屠殺。除守將張朝爵下落不明外,葉蕓來等以下一萬多人全部壯烈犧牲。

湘軍占領安慶后,清廷對攻城清軍大加封賞,賞加曾國藩太子少保街,官文、胡林翼均得太子太保銜,以下各將均有封賞。

除玉成見安慶陷落,知大勢已去,便與林紹璋、楊輔清、黃文金等連夜率太平軍撤退,回師桐城。

至此,太平軍與湘軍爭奪兩年之久的安慶保衛戰,終以失敗而結束。

安慶保衛戰的失敗,后果極其嚴重。

首先,安慶的陷落使天京失去了重要門戶,上游屏蔽已被撤除,首都暴露在湘軍攻擊矛頭之下。


其次,安慶保衛戰失敗的另一個嚴重后果是陳玉成兵團的覆滅。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資深女星為兒子毅然失婚!獲上億贍養費「砸2千萬替工程師兒置產」 「堅持獨居台灣」兒子不婚也支持
2024/01/09
林心如6歲女兒小海豚罕見露面,真實面目曝光,網友紛紛驚呆:和林心如也太像了!
2024/01/09
曾一集掙60萬!71歲張菲「退休5年」生活曝光,只有3雙鞋 「在鄉下當指揮官」與徐乃麟交流「阿公經」
2024/01/09
與韓瑜交往4年!八點檔小生「遭男星介入分手」一度想要結束自己 如今重逢舊愛「卻宣告終生不婚」原因曝光
2024/01/09
退圈后,王祖賢在溫哥華生活16年,從來不工作,日常開銷的錢是從哪來的?
2024/01/06
陳松伶真實身材曝光,碎花長裙氣質凸顯,和小8歲丈夫同框甜蜜牽手,網友:像是兩代人
2024/01/06
「人間水蜜桃」李麗珍罕見現身,凍齡美貌超驚艷,脖子卻暴露真實年齡!自曝當年拍風月片內幕,竟是因為「玉女當久了」?
2024/01/06
傳說中的「黑道太子爺」!王思聰不敢碰、向華強惹不起的演員,他是誰?
2023/12/20
他不顧朋友嘲笑,傾家蕩產買下四合院,現如今無戲可拍卻成人生贏家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