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這個詞的背后意味著他們曾經犯過罪大惡極的事件。
而在死刑臨執行的時候,再堅強、倔強的人,也會顯露出真正的本性。
1996年,31歲的歡鏡聽因侵占公司財物獲刑兩年,由于他的文化素養較高,在監獄中他被安排了一個特殊任務——幫死囚犯寫遺書。
前前后后,他共傾聽了138個死囚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跟著歡鏡聽的文字,感受下死刑犯們臨死前的真實經歷。
01 第一位面對的死囚——艾強
21歲的艾強(化名)是歡鏡聽面對的第一個死囚犯,見到他時,歡鏡聽雙手忍不住的抖,筆尖劃破好幾張稿紙。
死刑犯看了他一眼:「大哥,你害怕什麼?明天要死的人又不是你,是我啊」
在歡鏡聽的意識里,死刑犯應該是一群兇神惡煞之人。而這個將死的男孩長得白凈帥氣,平日還會主動幫家里人干活,就連5塊錢都是找母親要。
就是這麼一個老實的孩子,卻在一次出門的路上,被一個做皮肉生意女子攔下,知道他窮,便對他言語攻擊,說他看著像大老闆,沒想到是無賴,還辱罵艾強的母親。
內心充滿憤恨的艾強,無處宣泄,剛好看到一個夾著公文包的中年男人,于是滿腔憤怒的他便掏出口袋里的剔骨刀,朝男人連捅四刀,男人當場死亡。
殺了人,必須用性命贖罪。
艾強在遺書中提到,親愛的媽媽,再有十個小時生命他的生命就要終結,希望來世再做她的兒子。寫完遺書后,艾強提出想吃酸菜魚。
歡鏡聽留意到,在吃酸菜魚時,艾強還是忍不住哭了,他說「自己還沒有娶媳婦,連一場正正經經的戀愛都沒有談過,像他這樣的人到了陰間是要被打的……」面對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有很多遺憾,他不想死。
02 他的愿望竟然是來世做螞蟻——張凱
歡鏡聽給張凱(化名)寫遺書時,他正盯著鞋里的幾只螞蟻。
看到歡鏡聽,他興奮的指著鞋子說「多有意思啊,我等了它們一上午,就是爬不出來。」
歡鏡聽不解,張凱低著頭仍看著這幾只螞蟻:「我從來沒發現這小東西這麼可愛!它們還不知道,我的腳一伸進去,它們就沒命了…我要等它們爬出來。」
歡鏡聽不敢相信,一個殺過人的人,卻在生命終結時,竟然珍惜螞蟻這樣的小生命。
他告訴歡鏡聽,至少在最后的幾小時,他做了一回好人。在張凱的遺書中,只給父母留了一句話:「兒子不孝,來世我做一只不會傷害他人的螞蟻。」
死刑,也稱為極刑、處決、生命刑。
執行死刑,意味著犯人的生命被剝奪,那麼死刑是如何執行的呢?
世界上執行死刑的方式主要包括靜脈注射、電椅、毒氣室、絞刑、槍決等,我國的執行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槍決,另一種是注射死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采用注射死刑,需在指定的刑場或者羈押場所內執行;采用槍決,則需先層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在接到執行死刑命令后、執行前,發現有下列情形,應先暫停執行:
(一)罪犯可能有其他犯罪的;
(二)共同犯罪的其他犯罪嫌疑人到案,可能影響罪犯量刑的;
(三)共同犯罪的其他罪犯被暫停或者停止執行死刑,可能影響罪犯量刑的;
(四)罪犯揭發重大犯罪事實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現,可能需要改判的;
(五)罪犯懷孕的;
(六)判決、裁定可能有影響定罪量刑的其他錯誤的。
若是執行槍決死刑,但沒有打死的話,最終會無罪釋放嗎?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過,2004年死刑犯畢麗梅被綁赴押場執行槍決,在開槍后,經法醫現場鑒定,確認死刑犯已死亡。但是在準備把其送進火化爐進行火化時,死刑犯竟然自己踉踉蹌蹌站了起來,嚇得工作人員直呼見鬼。
事后證實,法警的子彈打偏了,但刑場上并沒有進行新心電圖測試,死刑犯為假死。
在當時曾引起爭議,認為死刑犯已經執刑,有重獲新生的機會,但最終根據刑法法律的精神要義,還是對依法對死刑犯補了一槍。
死刑犯執行后,一般會以三種方式處理:
1、遺體捐獻
有很多死刑犯在死亡之前會幡然悔悟,想著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去除一些罪惡感,他們就會選擇遺體捐贈。
不過我國從2015年1月1日起,已停止死囚器官的使用,公民自愿捐獻已成為唯一合法器官來源。
2、火化后交還給家屬
在執行后,會采用火化方式解決遺體,如果現場有親屬認領骨灰,骨灰就會交還給家屬。
3、國家統一放置
對于那些拒絕接受骨灰的家屬來說,他們也有拒絕的權力,國家也會將骨灰交給有關部門進行儲存。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比珍貴的,一時的沖動只會讓自己陷入無邊的追悔中。始終要記住,遵紀守法才能在社會中有立足之地,十惡不赦之人,法律最終會讓同樣的懲罰回報在他們身上。
參考資料:[1]《臨死前24小時,死刑犯暴露人性最真實的一面》.視覺志.2022-07-13[2]《死刑是如何執行的?》.
法律服務平台. 2023-08-08[3]《心理學:死刑犯去世后,為什麼遺體不能歸還給家人?看完太心酸了》. 第一心理. 2022-07-1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