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傷害,有的有心,有的無意,但不管有意無意,父母都無法不擔心。

娜娜的兒子五歲了,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他們夫妻倆一直都覺得兒子性格那麼好,一定不會跟別的小朋友鬧矛盾。
但是最近娜娜發現孩子有些不對勁,在去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娜娜本想著讓孩子和小朋友們多玩一會再回家,沒想到孩子卻開始表示抗拒,甚至有些害怕。
娜娜覺得不對,就問孩子是不是在學校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孩子沉默了半天反過來問媽媽;「小朋友們都欺負我,有時候還打我,我被打了可以還手嗎?那樣是不是就是壞孩子了?「

聽完之后,娜娜眼眶一紅,沒想到孩子竟然受了這麼多委屈,平復了情緒后,娜娜溫柔的對孩子說:「寶寶,如果別人欺負你,你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咱們可以首先和他們講道理,但是他們還要動手打你時,你一定要首先學會反擊來保護自己,之后再告訴家長或者老師。「
第二天娜娜去學校找老師說明了情況,老師都對娜娜的回答很贊賞,後來在家長會上還專門提到這件事,呼吁家長們千萬別忽視孩子的細節表現,注重孩子的細節改變,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可能會挽救孩子的一生。
1、首先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有的孩子性格孤僻、愛鉆牛角尖,遇事容易走極端,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勇敢和堅強。
遇到特殊情況,一定要懂得保護自己,如果別人傷害到自己,一定不能懦弱,應該勇敢的反擊回去。

2、懂得求助他人
孩子的經歷終究是比較少的,對于很多事情可能都是第一次遇見,并不知道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即便是想出一些辦法可能都是讓事情越變越糟糕。所以說家長一定要永遠是孩子背后的「朋友」,時刻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存在,他有解決不到的事情時,也能學會向他人求助。

3、做好自己,不能無故去欺負其他更弱小的人
社會上的人有好有壞,但是人性本善,沒有人生來就是壞人。
天底下沒有父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所以,在教導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要教育孩子不要去欺負別人。

作為家長,我們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讓孩子信奉和平共處,學會謙讓,不得過于強勢,更加不能隨意動手打其他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