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鼠王」二字,你腦海中是否浮現出一只巨型老鼠?
然而,在歐洲的歷史中,「鼠王」卻代表著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現象——一群老鼠,它們的尾巴以一種無法理解的方式糾纏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致命的結。
鼠王 示意圖
在西方,一旦有「鼠王」出現往往預示著不祥之兆,直到今天也沒有合理的解釋。讓我們一起揭開這神秘現象的面紗,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毫不夸張地說,老鼠可能是動物世界中最不受歡迎的成員之一——人們要麼覺得它們是糧食的小偷,要麼覺得它們是疫病的象征。
其實,老鼠遠比你想象中的更加可怕。
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所謂的「鼠王」事件——但這些并不是那種帶著王冠四處走動、在洞穴或你家下水道中成為領導者的「群鼠之首」。
「鼠王」是鼠中之王?并不是!
鼠王,實際上是多只老鼠糾纏在一起形成的一個巨大的、多肢體的「突變體」老鼠,它們的尾巴可能由于污垢、血液、粘液、動物毛發或糞便被永久性地黏在一起,打成一個死結。
但這個鼠王并不會因此滅絕——它們將形成一個巨大的旋渦狀老鼠群體,一起生活、一起移動、一起進食、一起生長……
這會是真實存在的嗎?
聽起來是不是既令人作嘔又覺得匪夷所思?但這絕不是西方神話或者嚇唬小孩的鄉村鬼故事——它們是真實存在的,并且有大量的標本可以佐證!
關于「鼠王」的最早報道來自1564年。那時,鼠王被視為不祥之兆。這其中有充分的理由,老鼠攜帶疾病,而在16世紀,這對歐洲人意味著致命的危機,比如黑死病,也就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鼠疫。
16世紀,關于「鼠王」的版畫,左下角地面上可見一只由7只老鼠組成的鼠王
鼠王版畫(局部清晰版)
從原理上來說,只要兩只老鼠的尾巴黏在一起,「鼠王」就形成了。
不過,1828 年,在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布赫海姆小鎮的一個磨坊壁爐中誕生出了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個鼠王,它竟由32只老鼠構成!
無法想象這一群老鼠是怎麼共同生活,又生活了多久的。這個巨大的「鼠王木乃伊」在一次火災中被發現,目前,在德國阿爾滕堡科學博物館中展出。
1895年,也是在德國發現的鼠王,現藏于法國斯特拉斯堡動物博物館
1930年,在新西蘭出現了一只由
一群黑鼠幼崽構成的鼠王,它們的尾巴被馬毛纏繞在一起。目前,在新西蘭但尼丁市的奧塔哥博物館展出。
1963年,荷蘭的一位農民在谷倉中發現了一只由七只老鼠組成的鼠王。當聞訊趕到的動物學家對這些老鼠進行檢查時,它們已經死亡。
不過,X射線圖像顯示,它們的尾巴斷裂處甚至有老繭形成,這說明這個鼠王——或者說這群老鼠在尾巴纏繞在一起的情況下存活了相當長的時間。
1955年的比利時林堡鼠王,現陳列于馬斯特里赫特博物館
在現代,「鼠王」現象的目擊已經非常罕見,但仍然有一些報道。
2005年,來自愛沙尼亞共和國的一位農民就目擊了一只鼠王,并且其中的許多老鼠在「鼠王」中仍然活著。現在,這個標本在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動物學博物館中展出。
2005年,在塔爾圖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的鼠王
2021 年,在俄羅斯斯塔夫羅波爾市的附近,有人拍攝到一只由5只老鼠組成的、仍然活著的鼠王。而且,人們還幫忙將它們的尾巴解開了。
2021年10月20日,又是在愛沙尼亞共和國發現了一只由13只老鼠組成的活鼠王。這只鼠王被帶到塔爾圖大學,因為已經無法解開尾巴的結,人們將這群老鼠給予人道的安樂死。目前,這只鼠王也是塔爾圖大學動物學博物館的一部分。
1986年發現的法國旺代鼠王,現收藏于法國南特自然歷史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現存的「鼠王」標本都是由黑鼠構成的。
黑鼠,也叫做家鼠、屋頂鼠,是一種世界分布性鼠類,危害極大
但在1918年3月23日,印度尼西亞爪哇茂物發現了唯一一只由10只小稻鼠構成的鼠王。
稻鼠,倉鼠科,背部毛色呈淺黃至淺灰褐色
不僅如此,「鼠王」這種奇異現象不僅僅局限在老鼠的世界中。你敢相信嗎?人們還多次目擊過「松鼠王」的出現,一群松鼠(就和老鼠一樣),它們的尾巴纏在一起,彼此無法分開。
美國威斯康星州曾發現
由5只小松鼠構成的松鼠王。幸運的是,人們將它們帶到了野生動物康復中心,獸醫在對它們麻醉后,進行了精細的「手術」來解開打結的尾巴,并摘除了「長莖草和松鼠母親用作巢穴材料的塑料條」。
如果不及時分開,它們很難活得長,可能會無法覓食,也可能會被天敵吃掉。但現在,5個小家伙都得救了。
手術前的松鼠王
在16世紀的歐洲,鼠王的出現引發了人們的深深恐懼和神秘猜想。在當時的歐洲文化中,老鼠通常被視為邪惡的象征,與疾病和死亡聯系在一起。
鼠王現象的出現進一步強化了老鼠的負面形象,將其視為災難的先兆。人們相信,鼠王的出現可能是一種妖術或邪惡力量的表現,意圖給人們帶來不幸和毀滅。
科學之外,對于鼠王形成的神秘猜想主要集中在對其怪異現象的解釋上。直到今天,科學家們對鼠王的形成原因仍知之甚少,但還是有一些保守的設想。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黑鼠的生活環境突出一個「臟亂差」,但它們尾巴偏偏長而靈活,更容易沾染上黏性物質,如皮脂、汁液、食物或排泄物,這些物質就充當了形成「鼠王」的粘合劑。
當老鼠在冬季聚集在一起抱團取暖時,這些黏性物質就會在它們睡覺時凝固或者凍住,導致尾巴相互纏繞成為死結。因為大多數鼠王標本都是在冬季和狹小的密閉空間中發現的,所以這種猜測比較合理。
對于鼠王的存在,網絡上有著各種各樣的聲音。
盡管歐洲各國的自然博物館中存有諸多鼠王標本,但有些人完全不屑于相信鼠王的真實存在,他們認為「鼠王」不過是商人精心構造的惡作劇,這些纏繞在一起的老鼠也是人為打造的。
銅制鼠王工藝品
有外國網友提出自己的想法:「老鼠的尾巴不是意大利面條——它們有骨頭和神經。如果鼠王真的能夠形成,那麼從邏輯上講,人類也可以把他們的手臂纏在一起形成人類王。「
更有人給予靈魂發問:「鼠王的存在肯定是假的,不然它們為什麼不殺死對方,或者咬斷尾巴逃脫呢?」
沒錯,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為什麼這些老鼠在尾巴纏結的情況下不采取更為自保的措施,而是在形成致命結的同時繼續共存?
其實,老鼠的尾巴在其生理結構和行為中都具有重要的功能。
首先,老鼠的尾巴不同于一些其他動物可以斷尾求生,例如蜥蜴,它們的尾巴具有易折斷的「斷尾」能力。老鼠的尾巴是由骨骼、肌肉和皮膚組成的復雜結構,而且在尾巴中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一旦咬斷可不能像蜥蜴或是壁虎一樣再生了。
老鼠的尾巴在它們的生活中往往起到多個重要的功能。尾巴是老鼠的平衡器官,幫助它們保持身體的平衡。尤其是在高處爬行或迅速移動時,尾巴的平衡功能對老鼠至關重要。
其次,老鼠還要通過尾巴來調節體溫。老鼠無法通過出汗來散熱,而是通過尾巴等部位的血管來進行體溫調節。
不僅如此,老鼠的尾巴在社交和溝通中也發揮一定的作用。它可以傳遞信息,例如在求偶和領地爭奪中,通過尾巴的姿勢和擺動來傳達信息。
由于尾巴在老鼠的生活中具有如此多樣的功能,咬斷或剪斷尾巴可能對老鼠的生存和正常行為會產生嚴重的影響。這不僅可能損害它們的平衡和體溫調節能力,還可能導致疼痛和生存能力下降。
因此,老鼠通常不會主動咬斷或剪斷自己的尾巴,而且由于尾巴的復雜結構,
想要通過咬掉尾巴來解除和其他老鼠的纏繞這也相對困難。
正因為對于失去尾巴的老鼠來說,等來的只有死路一條。因此,2021年,在愛沙尼亞共和國發現的由13只老鼠組成的鼠王,人們發現無法解開它們的尾巴后,并沒有選擇將其切斷,而是直接對其進行了安樂死。
醫生們正在解救松鼠的尾巴
在歐洲歷史的長河中,鼠王一直以其神秘而令人不安的形態困擾著人們的想象力。從16世紀的那個黑死病肆虐的時代到如今科技高度發達的年代,人們對鼠王的解釋仍然無法達成一致。
是一場商家的巧妙謊言,還是自然界中難以理解的奇跡?鼠王的秘密或許永遠留存于科學的邊緣,給人們留下了一個無盡的探討和猜想的空間。
在這個關于老鼠的神秘故事中,我們似乎總能感受到一絲超越常理的詭異魅力。無論是真實的奇觀還是歷史的傳說,鼠王都以其獨特的存在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或許,正是這種神秘和無解,讓鼠王成為了一個永遠引人深思的謎。
參考文獻:1.The Extremely Disturbing History Of ‘Rat Kings’2.An (Almost)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Rat Kings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