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少不了和他人打交道,所以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敬重。與人打交道的同時,免不了會為了自身利益討價還價。即使和他人產生矛盾或者沖突,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所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得饒人處且饒人。
人這一輩子經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情,難免會和陰險小人打交道。如果經常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經常和他人大打出手。或一味的打架斗毆、無禮謾罵,會導致彼此之間矛盾更深。
不但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會影響自己的心情,所以要「得饒人處且饒人」。

「得饒人處且饒人」,說出了人生的大境界。任何事情都不能做絕了,因為人生就如一個大圓圈,兜兜轉轉總會再次相遇。
說不定曾經的「敵人」,就是將來的「朋友」,所以「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給人留下最后的尊嚴,不能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如果對方是陰險小人,那麼在以后相遇的時候必定會報復,導致在以后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受到一些阻礙。
不把事情做絕,給自己或他人留余地,其實也是給自己留余地。

民間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說出了處理問題的方式。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公平、公正,所謂「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是對是錯總有自己的一番定論,所以做事要「得饒人處且饒人」。既表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因為他人留了彌補過錯的機會。
「得饒人處且饒人」,就是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斤斤計較,學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寬恕他人的不良行為,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
這樣,在事業和生活中,多了一個朋友的同時也少了一個敵人。

孔子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一個人天生都有善良的本性,是生活環境讓欲望膨脹,從而掩蓋了原本善良的一面。荀子認為「人之初性本惡」,人天生就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欲望,所以寬恕他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個人無論是善良還是邪惡,主要源于自己的私心和嫉妒心。有一句話說:「人生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對于那些嫉妒心強的小人而言,「寬恕」并非是一個好的結局。但是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能讓自己更輕松、心里沒有負擔。
「得饒人處且饒人」上半句更霸氣有力,但是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最早出自一首古詩:
「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從這首詩歌的表面上去理解,可以發現就是勸誡世人,一定要虛懷若谷切莫斤斤計較。
「得饒人處且饒人」的上半句,「自出洞來無敵手」寫出了,內心世界的波瀾壯闊。甚至成為綠林好漢自我夸獎的代名詞。就像人們所說的「打遍天下無敵手」、「唯我獨尊」等,見識短淺狂妄和口無遮攔。

通過詩句,我們了解到「自出洞來無敵手」,表現出自己的下棋技術高超,并不是打架沒有對手,或者天下無敵的意思。
但是經過多年的傳承,一些綠林好漢就將「無敵手」變成自己的口頭禪,聽起來非常張狂、霸氣。
「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寫出了為人處事之道。前半句霸氣后半句文雅,將人生的哲理盡顯其中。
即使擁有超人的才能,甚至達到「無敵手」的境界,也要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是對他人的寬恕,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鋪路。
做事情不顧及后果,憑著自己內心的「正義」挖苦別人。做事不給人留余地,看起來是在懲奸除惡,其實是把自己的后路也堵死了,最后吃虧的也許是自己,所以「得饒人處且饒人」還是有道理的。

我們所熟悉的一些民間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生活經驗。并不是所有的經驗都要一板一眼的去遵守,但是應該有選擇性進行學習和傳承。根據古人留下的經驗和自己的理解,處理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情,未來才有更高更遠的發展空間。
「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告訴人們永遠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做事情一定要大度。「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才能夠笑口常開,讓自己的心更平和,人生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