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看不清楚單位的模樣,「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你跳出原單位,以外人的身份再去觀察,就會發現很多不一樣的東西。
前幾天,也就是我辭職兩年后,應老同事的邀請,吃了一頓飯,說了一些看似無用的話。卻讓我感慨頗多。
老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現在看來,兩三年就是「河東、河西」的差距。
01
「溫水定律」:跳不出舒適區的職場人,過不好這一生。
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一只青蛙丟進熱水里,青蛙馬上就跳出去了。把青蛙丟進溫水,然后慢慢加熱,青蛙渾然不知,直到被煮熟為止。
如果一個單位不是太差,那麼很多人會失去憂患意識,認為該單位就是「最好的歸宿」。
同事小廖說:「我只有本科文憑,還是三本。想創業,沒有門路,也沒有資本;想要跳槽,真的擔心自己適應不了新環境;我也三十多歲了,老大不小了.
.....」當小廖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忽然沉默了。
他剛剛到單位的時候,雄心壯志,還想著要考到大城市去做公務員。他有三次參考的經歷,但是都沒有成功。
三十多歲,就已經稱呼自己為「老朽、老員工」,對那些二十多歲的人說,自己有哪些輝煌的經歷,顯然是「倚老賣老」。
現如今,四五十歲的人,辭職創業,比比皆是。
古人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很多學技術的人,進入職場之后,從事一些毫無技術含量的工作,然后就順理成章把技術丟了。要是單位效益不行了,立馬就進入恐慌狀態。
說起歌德,大家很耳熟。他的頭銜很多:思想家、作家、科學家等。一生寫書幾十本。
他說:「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說,我活了七十五歲,沒有哪一個月過的是舒服的生活,就好象推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又推上去。」
跳出舒適區,敢于滾來滾去,雖然很痛苦,但是人生的財富和閱歷,就像滾雪球一樣增加。
02
「三八定律」:用不好下班時間的職場人,出路越來越窄。
作家羅伯特·帕利亞里尼在《另外8小時》中提出一個觀點。
一天24小時,上班八小時,睡覺八小時,還剩下八小時。
人與人的差距,就在「剩下的八小時」里。這就是「三八定律」。
時間是最公平的東西,可是很多人卻感覺不到,或者說一直在無端消耗。
浪費時間,就在在浪費生命。想要有出息,是不可能的。
同事老張,五十二歲。他忽然有一種失業的危機感。因為單位多次放風,要裁員。他一直平平淡淡,做過倉庫管理、保衛、食堂管理等。
從職場規律來說,五十歲之后,人生就到了天花板了。因此老張也懶得去思考人生。下班后就去麻將館,或者去各種飯局;周末,老張喜歡上了釣魚,一坐就是一整天。
相比之下,老李就不一樣了。他四十多歲時,學了會計,因此從倉庫管理員,轉崗到財務室。雖然成就不大,但是對失業的害怕感不強。畢竟,也算是一技在手的人。
想起胡適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樣利用閑暇時間,閑暇定終生。
」剩余的八小時,除了吃飯、坐車上下班,還有很多。只是沒有幾個人可以高效利用。
下班后,刷手機,瞎逛,癱坐的人,很常見。能夠靜下心來讀書,或者做副業,才是真正的謀生。
如果一個人堅持做副業,他弄丟了工作,也沒有關系。畢竟,副業立馬可以變成主業。人生的路,進一步「手可摘星辰」,退一步「海闊天空」。
03
「竹子定律」:那些不動聲色的職場人,多半是一匹黑馬。
竹子在陰暗的土里,好幾年才能生長幾厘米。在某一個春天,它忽然冒尖,爆發式長高。
詩人范成大說:「窗間梅熟落蒂,墻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一夜功夫,竹筍就變成了竹林,速度之快,讓人驚嘆。同時,也讓人感悟到時間過得真快。呼啦一下,春天就不見蹤跡了。
人生的蛻變,就在竹筍變竹子的過程之中。
有一個沒有來參與飯局的老同事「小玲」,個子不高,快三十歲了,還沒有找男朋友。她有一句口頭禪——得找深圳的優質男。
我們都笑話她,可能在深圳也遇到湖南人,并且是湖南的農村人。
她笑著回答:「就算這樣,也是熬出頭的農村人。」
上個月,小玲去了深圳一家服裝廠做設計員。她學了多年美術。還想著給自己辦畫展,開動漫公司。這一次,也算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當一個人把某件事當成終生愛好時,注定會有所成績。
任何一個單位,都會有黑馬出現。但是黑馬出現之前,你是感覺不到他的努力的。就像《天龍八部》里的掃地僧,到了劇情要結束時,才現身。
泥土會掩埋枯木,但是無法掩埋一顆躁動的心,還滋養一朵努力深刻的春花。同樣的環境,造就不同的人生,這就是「命」。
04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發出這樣的感慨。
「不論是批評還是贊揚也好,都是對我有利的——就像把我放到社會的顯微鏡下,我看到這個人不是自己,而是一個叫‘莫言’的寫作者,我似乎變成了一個旁觀者......」
有人認為這個大獎,應該是他的;有人在挖苦嘲諷;還有人在冷笑。作為當事人,借助大家的眼見和嘴巴,看清自己,就是在幫助自己。這就是跳出「人群」看自己的智慧。
職場上的沉沉浮浮,表面上是別人決定的,其實是自己決定的。
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前提是你要成為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