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人生路上,如果有一位知己相伴,心靈會更加溫暖,路走得更順。
可是,人海茫茫,誰是知己呢?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遇到知己;也有很多人,遇到知己,很快就弄丟了,無法長期交往。
在挪威,人們喜歡沙丁魚,但是沙丁魚很嬌貴,缺乏活力,難以運輸,容易窒息。
有商人在沙丁魚中間,混入一些廉價而有活力的鯰魚。沙丁魚害怕鯰魚,又被鯰魚攪動,因此不得不變得活力四射,運輸途中,一直很健康。
兩種不同層次的魚,混到一起,彼此成就,為「鯰魚效應」,也給我們提供了知己相處、相知的智慧。
01
互相抬高,社交更有價值。
社交潛規則里,有這樣的說法:弱者抬杠,強者抬人。
顯然,我們結交任何人,都不希望抬杠,希望得到對方的抬舉,并且自己也力所能及地抬高對方。
互相抬高,就很快會形成「步步高升」的格局,雖然兩個人一直存在層次不對等的問題,但是都有所進步。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名氣很大,向他求書法作品和繪畫作品的人很多。同時,他還是禮部尚書,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應付那些索要作品的人。
就在董其昌煩惱的時候,結交了書生趙左。
趙左很長時間學習繪畫,并且對董其昌非常敬佩。兩個人一拍即合,達成了共識——趙左按照董其昌的建議來作畫,董其昌在上面題字。
說白了,就是董其昌的繪畫作品,由趙左來完成初稿。比方說,《秋山紅樹圖》就是兩個人的杰作。
董其昌稱趙左為「畏友」:非常敬重的人。
有兩個詞語,叫「潤色;畫龍點睛」。
如果你遇到一個低層次的人,那麼你可以用自己的光環,為其潤色;遇到一個高人,對方可以幫你潤色。這樣的行動,對于人生來說,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從鯰魚效應的角度來分析,就是沙丁魚和鯰魚互相合作,讓沙丁魚因為新鮮而更貴,讓鯰魚因為有用而產生價值。
舉個例子。
在單位上,你寫了一篇稿子,但是不太滿意,于是請玩得好的人幫忙修改。
你會因為這篇出色的稿子,獲得更大的成績。知己在背后默默支持你,當你走高了,又拉著知己走一步。可謂是「水漲船高」。
02
互相補充,社交錯落有致。
很多人認為,要成為知己,就得遇到旗鼓相當的人。如果是卑微的人,也許你都不會看一眼。
有作家說:「羽毛相同的鳥,才能聚在一起。」
以上觀點,是有偏差的,不完全對。
想一想,有血脈關系、外貌類似的兄弟姐妹,都可能結仇,無法相聚;閨蜜還會互相算計。類似的鳥,又怎麼一定會相聚呢?
好的關系,是互補的,不一定是同層次的。
俞伯牙遇到了鐘子期,被人們稱為「最好的知己」。可是他們不是一個層次的人。俞伯牙是大臣,很富有,鐘子期是樵夫,很窮。一個是彈琴的舞者,一個是鼓掌的觀眾。
能讓他們變成知己的,是在琴音上,實現了互補:聽、彈,兩者融合在一起。
假如俞伯牙和鐘子期都是彈琴的人,兩個人都很厲害。也許他們很快就會變成競爭對手,為了某個獎杯,鬧得很不愉快。正所謂,同行是冤家。
鯰魚和沙丁魚,不是一個層次的魚,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只是為了運輸而產生了交集。這就是「互補」的體現。
同樣,夫妻相處,想要變成知己,也要互補。一個強悍的人,去外面賺錢,一個溫柔的人在家里做家務,當背后的綠葉。
夫妻兩個人,都是紅花,那麼就變成了爭奇斗艷的關系,無法好好相愛。紅花配綠葉,才能體現家庭的和諧。
尋找知己,關鍵是「彼此真誠相待」,能夠懂得對方的內心世界,而不是生活、經濟、地位層次一樣,甚至都沒有一模一樣的愛好。
03
互相珍惜,社交關系長久。
再好的關系,如果不珍惜,就會弄丟。
鯰魚效應,延續了多年,仍舊發揮著作用。這就說明,好的關系,一定會考慮長久。雖然,兩條魚聚聚散散,但是情感、行動上的經驗,被人們記住了。
莊子說過一句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似乎,在莊子看來,維系不了的關系,就丟掉算了。當從事實來說,人與人分開了,仍舊會思念和牽掛,并且會總結出一些人際關系的方法。
真正的知己,走散了,仍舊可以重逢,因為他們念念不忘。說忘記,不過是忙碌起來,短時間不去想而已。
好的關系,是「一得永得」的,雖然不能朝朝暮暮,但是可以來日方長。
唐朝女詩人李季蘭,在道觀修行的時候,出去游玩,排解內心的孤苦。她偶遇了文人朱放,從此常常相約,寫詩喝茶。
當朱放去做官時,李季蘭賦詩一首: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分別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你把對方放在心底,就能一生相隨了。在對方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并且給予幫助。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的這句詩,就說明了心靈相通、彼此珍惜的重要性。
04
不是所有的魚,都在同一片海里。鯰魚和沙丁魚能相遇,彼此成就,實屬難得。
不是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能夠相遇,就是難得的緣分,若能相知、相伴、相愛,就是千年修來的緣分。
遇到知己,并不難,難的是如何認識關系,處理關系,留住關系。
期待你我,知己相待,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