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02年到2021年,我國急性心梗死亡率不斷上升,農村地區2021年達83.26/10萬,城市地區達63.25/10萬。由此可見急性心梗已經成為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常見疾病。
針對心肌梗死的治療,目前的主要手段有搭橋、支架、藥物溶栓等。支架和藥物溶栓主要是打通堵塞的大血管;搭橋是用一條新血管連接到附近暢通的大血管,從而恢復阻塞血管供應部位的心肌供血。
放支架,是目前超過75%的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的治療方法,但術后患者胸悶胸痛仍得不到明顯改善,這是因為放支架治療只是開通了心臟的大血管,在大血管和心肌之間還存在許多微小血管,這些微小血管由于缺氧、缺血已經壞死,無法再向梗死區的心肌細胞運送營養,所以術后心梗的表現還是得不到很好的改善。
藥物溶栓是把溶栓藥物通過動、靜脈注入心血管的梗死部位,溶解血栓,恢復心肌的血液供應。但藥物溶栓的使用嚴格受時間限制,心梗患者發病后3小時以內才可以起到最好的治療效果,發病超過這一時限,使用藥物溶栓就很難有理想的治療效果。
無論是支架、溶栓還是搭橋,都只能疏通大血管,面對無數個堵塞的微血管,總不能放無數個微血管支架、搭無數個微血管橋。在這樣的治療困境下,中西醫結合的「新三聯」方案為疏通微血管、保護我們的心血管健康提供了更為理想的治療方案。
「新三聯」方案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提出的針對急性心梗救治的用藥方案。第一是具有顯著通絡活血功效的通心絡膠囊;第二是負荷他汀,即大劑量服用他汀類藥物;第三是尼可地爾。方案中的負荷他汀可調節血液中高水平的脂質含量,尼可地爾具有擴張微血管的作用,通心絡膠囊能保護微血管,從而減少無復流及再灌注損傷,促進心肌有效灌注,保護受損心功。「新三聯」方案三藥合用,協同增效,有效降低急性心梗患者的再住院風險及死亡風險。
最近,楊躍進教授針對急性心梗用藥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2023年11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楊躍進教授在大會公布了「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項目子課題「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的項目成果,該項目共納入了中國124家醫院發病24小時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97例。研究結果顯示,通心絡顯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緊急冠脈血運重建和腦卒中)風險36%,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30%;研究一年時通心絡持續降低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36%,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27%,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遠期預后提供了有效治療藥物。
影響因子高達120.7分的世界級醫學頂刊《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于近日刊登了這一研究結果,這是首個登上《JAMA》主刊的中藥隨機對照試驗(RCT)研究,國內外專家學者紛紛對其給予高度贊譽: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教授稱,該研究是中西醫結合在心血管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循證醫學的重要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北部戰區總醫院的韓雅玲教授認為這項研究結果的發布不僅彰顯中國研究者的研究實力,也為如何找到中西醫結合治療重大臨床疾病最佳的一個結合點走出了一條新路,將數千年的中醫藥文化瑰寶帶給了全世界。華盛頓醫學院教授Richard G. Bach也指出,如果能夠進一步找到通心絡治療心梗的有效成分,這將像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提取青蒿素一樣,將會是中醫藥對世界提供的第二個偉大貢獻!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