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拍攝于1969年,地點在美國紐約,一中年女人穿著一身簡約得體的旗袍,優雅端莊坐在沙發上。只見她妝容精致,面容姣好,氣質高貴,明顯可以感覺出身不俗。
她就是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當年已經41歲了,但歲月沒有在她臉上留下任何痕跡。此時的王玉齡性感不減當年,風采魅力不輸給二三十歲的女子,風韻猶存。
王玉齡17歲與張靈甫相識相戀后步入婚姻殿堂,沒成想,二人的幸福時光如此短暫,只持續了兩年。王玉齡19歲那年,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喪生,自此她沒有再嫁,將兩人的孩子拉扯長大,身為一名女子,她真是十分不容易。
張靈甫是王玉齡第一任,也是唯一的丈夫,而她卻不是張靈甫的髮妻。張靈甫認識王玉齡之前,已經有過婚姻,且有過殺妻一案。
1935年,西安城內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古城殺妻案」,張靈甫槍殺了妻子吳海蘭,此事很快就傳開了。女兒被殺,吳海蘭的父母四處奔波,為她討個公道。
國民黨團長張靈甫殺妻,此事越鬧越大,為消除影響,在宋美齡等人的干預下,張靈甫前往南京接受法律審判。
張靈甫的感情經歷豐富,吳海蘭是她第二任妻子,早年求學時,張靈甫家里有一個女子,是家里包辦的婚姻,二人沒有感情。張靈甫學業有成,參軍建功立業后,認識了吳海蘭,拋棄了家里的糟糠之妻。
吳海蘭年輕漂亮,張靈甫主動追求,為此花了不少力,可以說二人郎才女貌,非常般配,夫妻之間一度過得很幸福。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使得張靈甫會不顧夫妻情分對槍殺了吳海蘭。
具體原因眾說紛紜,說法一:張靈甫參軍在外,吳海蘭約年輕男子看電影,此事傳到軍營,張靈甫自尊心受損,一怒之下回家殺害了妻子。說法二:張靈甫懷疑吳海蘭是「地下黨」,偷了他的文件,一怒之下槍殺了。
張靈甫殺妻一案鬧得太大,上級壓不住,蔣介石為平息此事,表示要嚴懲。最終,國民黨南京軍事法庭判處張靈甫死刑,擇期處決。
就在這時,張靈甫患上瘧疾,典獄長安排醫生為他診治。期間,張靈甫向法庭提交申訴書,被采納后,對他的原判決沒有執行,保住了性命。
盧溝橋事變后,國民黨前線緊缺官兵,在學長王耀武的保舉下,張靈甫提前出獄,恢復了軍銜和職務,帶兵與日軍作戰。
張靈甫「死而復生」,對蔣介石很是感激,決定以身報答黨國。在戰場上,張靈甫敢打敢拼,在一線與日寇作戰,多次負傷,腿部留下終生殘障。
抗日戰爭勝利后,張靈甫一時風光無限,深得蔣介石信任。一次偶然的機會,張靈甫理發店偶遇王玉齡,當時她抬頭看前面的鏡子,發現有個男子一直盯著,王玉齡氣憤不已,瞪了張靈甫一眼,覺得他不懷好意,理完發后匆忙離開了。
張靈甫只看一眼,覺得這個姑娘真是特別,他很喜歡。為追求王玉齡,張靈甫向旁人打聽她的情況,隨后托人介紹。
張靈甫年輕帥氣,又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在他的努力下,成功追到王玉齡。他倆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張靈甫當時是國軍炙手可熱的年輕軍官,王玉齡是名門之后。兩人走到一起很般配,被眾人看好。
婚后,張靈甫夫婦也度過一段幸福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指揮的整編第74師四面楚歌,被我軍擊斃了。
張靈甫戰死時,王玉齡年僅19歲,她剛生產完兩個月,成為一名母親,兒子還抱在手里哇哇哭,卻已經成為了一名寡婦。
在台灣生活時,王玉齡擔負起養家重任,照顧全家老小,得到的津貼少得可憐,生活一度非常困難。在孫立人的幫助下,王玉齡前往美國學習,考取了美國紐約大學。畢業后,王玉齡在美國生活工作,她工作勤奮,頭腦靈活,賺錢后把家人都接到身邊生活。
所有的悲傷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沖散,幾十年過去了,王玉齡也從張靈甫死去的痛苦中走出來,成為一名女強人,知性大方,魅力四射。
王玉齡一家在美國生活了20年,思念故土,在周總理的安排下,大陸有關部門發出邀請,她于1973年重新踏入故土。
張靈甫戰死后,王玉齡的身邊不乏追求者,有的人身份地位要比張靈甫還要高,不過她都一一拒絕了。王玉齡對張靈甫始終無法忘卻,為他守寡了一輩子。可見是一個癡情女子,對感情專一,富有責任感,令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