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日夜獨寵楊貴妃,兩人情意綿綿,然而,11年過去了,卻始終未迎來一個新生兒的降臨。這是怎樣的一個謎題?一位如此寵愛妃子的皇帝,為何無法在寵愛中尋得延續香火的福祉?

當我們來到公元740年的長安城時,迎接我們的是一個還是壽王的李隆基。他生得標致出眾,氣質不凡,深受母親武則天的喜愛。
李隆基早年獲得極佳的教育,他博古通今,對文學文物頗有心得,還精通書法、音樂、繪畫等藝術技能。可以說,他是這個時代最出色的皇子之一,備受矚目。
而在另一邊,住在京城某官宦世家的楊玉環,此時也已經16歲了。她生得美貌絕倫,美目盼兮,天生麗質。
從小到大,父母都視她為掌上明珠般地寵愛溺慕著。楊玉環也頗有些許小任性,她的要求從來都是父母的命令。

某一天,年僅16歲的楊玉環受邀前往皇宮,出席一場皇家盛宴。她穿上了一襲紫紅交加的窄袖長裙,渾身上下珠光寶氣。那張秀美無雙的臉龐上,一雙明眸靈動生輝,舉手投足間盡是少女的嬌憨與旺盛的朝氣。
這一天,也改變了楊玉環的命運。因為在宴會上,她的飛揚跋扈與無雙容色深深折服了另一個人——壽王李琩的心。李琩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武惠妃長子,聰明過人,深得父母寵愛。他在宴席上一眼看見楊玉環,便再也無法移開視線。
最終,在武惠妃的大力撮合下,楊玉環被聘為李琩的王妃。盡管兩人年齡尚輕,但這門姻緣卻讓他們過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楊妃漸漸地也淡忘了從前的任性嬌氣,學會了操持一個王妃應盡的職責。

好景不長,就在楊妃嫁給李琩的第六年,也就是她22歲的時候,一場意外打破了他們的寧靜生活。這個時候,李隆基已經登基為帝,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唐玄宗。他開始在后宮之中,尋找各種花樣來滿足自己的權力欲與[性.欲]。
745年冬,楊玉環和李琩受邀前往皇宮,參加一次隆重的宴會。這個時候,唐玄宗已經守寡數年,心中空虛寂寞,急需新的慰藉。

一眼看到楊玉環的絕色風姿,他的心就此一動,再也忘不了。
盡管楊玉環已經是兒子的妻子,但在權勢和欲望的雙重驅使下,唐玄宗還是強行將楊玉環搶入了宮中,收為自己的昭儀。
從女兒家到王妃,再到被迫成為一個中年男子的妃子,楊玉環經歷了太多身份的變遷與難以想象的痛苦。她原本甜蜜的姻緣生活被迫終止,不得不開始面對新的環境與挑戰。而另一邊,唐玄宗也因自己這番荒唐的舉動,付出了家庭和睦的代價。

楊玉環不得不開始面對自己成為唐玄宗寵妃的現實。好在,她生性聰慧,很快就適應了后宮生活的種種變數。為了獲得玄宗的寵幸,她學會了各種迎合自己這個新的身份和地位。
楊玉環洞察先機,深諳取悅男人的手段。她溫婉動人。不論唐玄宗提什麼要求,她都能滿足。
漸漸地,她取代了后宮所有妃嬪,成為唐玄宗寵愛有加的貴妃。
為了討好楊貴妃這個新歡,唐玄宗簡直不遺余力。他不但賞賜她最名貴的衣裳、珠寶和化妝品,還多次為她舉辦隆重的生日宴會,備盡美酒佳肴和歌舞升平。楊貴妃輕輕一笑,唐玄宗就高興得合不攏嘴;楊貴妃稍稍撒個嬌,唐玄宗就急忙允諾,無不從命。

這樣的寵愛持續了整整11年。看似平靜的水面下暗流洶涌,楊貴妃實則正暗中耕耘自己的勢力。靠著敏銳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手腕,她不斷鞏固自身在后宮的地位,幾乎主宰了整個深宮。
她的心機和手段也讓所有妃嬪無不膽戰心驚,再不敢覬覦她的貴妃之位。那一個個陰暗的夜晚,每當月光如水,楊貴妃便會在昏暗的燭光下揮灑她鋒利的手段,讓所有妃嬪無不望風披靡。
至于唐玄宗,他依然對楊貴妃寵愛有加,絲毫沒有察覺她的野心。整日整夜,他都難舍難分地對她縱情聲色,仿佛已經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國家的主心骨。楊貴妃得意洋洋地展露笑容,她的野心終于得到了滿足,她也認定唐玄宗永遠非她不可。

就這樣,楊貴妃在后宮中成為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她衣食無憂,權勢滔天,受盡榮寵。所有人都在猜測,這位傾國傾城的絕色美人,何時會為君主生下一子,來延續他們這份天作之合的愛情。
然而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11年過去了,楊貴妃的腹中從未有過一個小生命的蹤影。她不但始終沒有為唐玄宗生子,甚至連一個稚嫩的嬰兒啼哭的聲音,都未曾在她的宮殿中響起。
這件事很快成了席卷全朝的談資與疑團。
無數臣子、妃嬪都暗自猜測這個原因。楊貴妃自己生育能力出現問題?還是唐玄宗的問題?又或是兩人之間并不如傳言中那般恩愛?這一連串的疑問困擾著所有人,卻始終無人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歷史學家根據現有證據,給出了兩個較有說服力的解釋。第一個解釋是,楊貴妃自己可能存在某些隱疾,導致了生育能力受損。因為她在嫁給李琩的6年期間也沒有任何生育記錄,可以證明問題的關鍵在她自身。
楊貴妃長期大量飲酒,極為沉迷美酒佳肴,這可能嚴重影響了她的生育能力。此外,為了保持容顏,她使用了大量鉛粉、珍珠粉等有害的化妝品,也對身體造成了巨大副作用。楊貴妃常使用的含麝香等成分的香料,也會導致使用者終身不孕。

第二個解釋則與唐玄宗自己的生育能力衰退有關。根據史料記載,唐玄宗最小的兒女都出生在他50歲以后的時期。60歲的高齡對一位皇帝而言,生育能力已然大不如前。所以與其說楊貴妃存在隱疾,不如說唐玄宗自己的身體狀況才是這個謎團的關鍵。
無論真相為何,可以肯定的是,這對當時而言天作之合的一對璧人終其一生,都未能擁有自己骨肉的延續。這也成為他們愛情中最大的一個遺憾。也許正如后人所說,天意弄人,再多的寵愛也無法打破生命的極限。人生最美好的花期即便錯過,依然值得我們用最大的寬容去回顧與銘記。

一場寵愛的終結 那麼這場持續11年的恩寵與溫存最終迎來了怎樣的結局呢?隨著755年安史之亂的爆發,唐玄宗與楊貴妃不得不倉促出逃,開始了漫長流亡的生涯。
金碧輝煌的宮殿瞬間化為烏有,富麗堂皇的后宮也在一夕之間土崩瓦解。楊貴妃不再是那個權傾天下的貴妃,而是與普通百姓一樣,在生死邊緣掙扎。她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磨難與痛苦折磨,那曾經高高在上的倜儻風姿已然一去不復返。

終于,在又一段的低谷后,精神及肉體雙重折磨下的楊貴妃選擇了自盡。而不久之后,已經68歲高齡的唐玄宗也不得不傳位與太子李亨。至此,他們曾經11年如膠似漆的戀情正式宣告終結。那場看似恩愛非常、寵幸無雙的宮廷艷史,就這樣在時代的洪流中落幕。它最終也沒能換來愛情最愜意的果實——一個共同的骨肉血脈。
然而,愛情的本質遠遠不只是擁有后代延續這樣狹隘的意義。即使楊貴妃未曾為心上人生育過骨肉,她對唐玄宗來說依然如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空氣。正是有了她,唐玄宗那11年的人生才如此絢爛多彩,如此意亂情迷。

后人引以為戒,歷史予以銘記。當我們再次追思這個故事時,也在致敬那些早已逝去卻歷久彌新的愛情碎片。人世間最動人的不是結果,而是那些曾經在我們生命中燃燒過的激情與眷戀。舍我其誰,此情可待成追憶。正如楊貴妃愿以死相隨的那份赤誠,是她對心上人真摯的付出,也是對愛情無怨無悔的堅持!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