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條若隱若現的軌跡。這條軌跡,既包括了過往的經歷,也包括了當下的遭遇,更包括了未來的結果。
對于過往、當下以及未來,我們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因果。我們每時每刻所經歷的,其實都是「因果」的過程,只是我們「只緣身在此山中」而不知道罷了。
比如說十年前的經歷,那是二十年前的「果」,以及當下的「因」。比如說當下的經歷,那是十年前的「果」,以及十年后的「因」。
邏輯鏈條就是:最開始(因)——後來的各種遭遇(果/因)——再後來的經歷(因/果)——最終結束(果)。
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成敗,所面對的一切榮辱,皆在「因果」的軌跡當中。哪怕是我們當下所思考的,所說的,所寫的,所猶豫的,皆是因果。
由于每個人的人生不一樣,每個人的使命不一樣,那每個人的因果也會各不相同。有些人要經歷大挫折,而有些人要經歷平順的一生,這是誰都無法預測的。
人犯三忌,一生白忙。千萬不要跟這些事沾邊,會破壞自身的因果。
一、別干預他人的選擇。
有兩句話,我們經常聽到:「未經他人苦,休勸他人善。」以及「好言難勸該死鬼,大慈悲不渡無緣人。」
第一句話的解釋是,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就不要對他人的選擇有太多的干預。不論別人是否善良,那都是別人的事兒。
第二句話的解釋是,該要吃大虧,該要碰釘子的人,哪怕我們再怎麼勸,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們注定要走這段彎路。
身為家長,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少走彎路,少碰釘子,所以我們會嚴厲地教育他們,甚至會在他們做錯事之后,教訓他們一頓。
其實,父母的勸告和教訓,都無法改變孩子必然要經歷磨難的現實。該走的彎路,不會少。該吃的苦,終究是要吃的。
試想,我們連自己的人生都無法把握,又何談干預別人的人生呢?所有的干預,都是在給自己招惹麻煩,毫無意義。
在因果面前,我們所能做到的,并不是胡亂干預,而是順其自然,順著命運的軌跡去做事,這才是真正的「天道」。
二、別做有違良心的事。
在今時今日,只要一談到良心,就肯定有人會諷刺,這良心到底值多少錢呢?講良心,真的有意義嗎?
這種觀念的出現,說明人之追求,已然被物欲影響了。只能說,物欲橫流到最后,只會讓人變得不滿足,增添無休止的痛苦,活得絲毫不幸福。
說句不好聽的話,無論多有錢,多有勢,最后的歸宿也不過是方方正正的小盒子罷了,一分錢也帶不走,房子什麼的更是過眼云煙。
唯一能帶走的,就是自己的良心,以及這輩子所做的一切事兒的記憶。如果一生都安分守己,那最后的結果,肯定是善終。否則,多半是不得善終。
老天讓每個嬰兒都有著赤子之心,所以每個人的因果一開始都是好的。為什麼后面會出現壞人以及小人呢?因為有些人改變了自身的原則,忘了自己的天良以及使命。
為什麼儒家倡導我們要「慎始善終,敬德修業」?為什麼道家倡導我們要「返璞歸真,順道自然」?
慎始善終,敬德修業,就是修養天理良心的根本。而道家的返璞歸真,便是要人保持本心,別忘了自己的原則和追求。
三、別強求跟自己無關的人與事。
人活一世,最忌諱的,便是這兩個字——強求。
看到自己只能賺一百萬,別人可以賺一千萬,自己就會過分強求。看到自己只能住小房子,別人能住三層的別墅,自己就會過分強求。
過度強求,就會讓人之欲望變得「膨脹」起來。越是強求,越是不滿足,越是覺得不快樂,越是產生「人間不值得」的想法。
為什麼「見不得人好」的心理會出現?就是「強求」導致了「羨慕嫉妒恨」。我得不到的,為什麼你可以得到?于是乎,戾氣就會越來越多。
很多人不理解,執著和強求,不是好事嗎?為什麼還會破壞因果呢?因為強求到最后,就會讓人走歪路,偏離了正軌。
有一個人,只能在股市當中賺一百萬,但他被欲望遮蔽了雙眼,強求自己賺兩百萬,那就很有可能觸犯因果,落得不幸的下場——輸得連褲衩都不剩。
無論是人,還是事兒,屬于我們的,會不期而至。而不屬于我們的,再強求也沒用。與其偏執,不如放寬心,盡力而行。
所謂「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人力有窮盡,天地無窮時。走極端,只會害了自己,還是順其自然最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