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人在香港的一家麥當勞里,看到了這樣一對父子。
桌子上擺放著一個小小的草莓蛋糕,周圍用心地插滿了蠟燭。
兒子雙手合十,虔誠地閉著眼睛,對著蠟燭許願。
而坐在他對面的父親,正拿著手機給兒子拍照。
很溫馨的一幕,評論區里卻有人開始指手畫腳,覺得這樣過生日未免太「窮酸」:
「過生日就帶兒子吃麥當勞?香港也有這種慘事?」
「蛋糕太小了,過不起就不要過,給小孩緊巴巴的觀念,他以後做什麼也放不開手腳。
你是想怎樣,讓他傳承和你一樣的視野嗎?
你的視野只能看到村口的那輛腳踏車,你告訴他擁有那輛腳踏車是需要集齊七顆龍珠才能實現的願望。
真那麼困難重重的話,你就不該把他生下來。」
說這話的人也許以為,這位當父親的人太過吝嗇,過生日帶兒子吃垃圾食品。
還買個這麼小的蛋糕,未免太寒酸。
然而,這群高高在上的批評家們並不知道:
你不經意的日常,也許已經是無數人用盡全力的人生了。
這位衣著樸素的父親,已經盡力把自己能力范圍內最好的禮物送給了孩子,何必高高在上地批判?
想起之前有條新聞,記者去深山采訪一位單親媽媽,昏暗的小屋,破舊的窗戶。
一個三歲大的小孩,坐在棉被上,手裡捧著一個大碗,碗里裝著泡麵。
記者說:「不能總給孩子吃這個。」
媽媽說:「不總吃,今天是孩子生日,孩子想吃很久了。」
我們看世界的時候,都習慣從自己有限的經驗出發,對未知的事情進行揣度。
看慣了燈紅酒綠的城市繁華,就誤以為每個人都像自己一樣,擁有富足優越的生活條件。
但事實上,在你看不到的角落,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在為最基本的生存而掙扎。
拾遺君說得好:「 有見識不僅是見過世界的繁華與上流,還應該見過世界的貧窮與底層。
若沒見過後者,也是一種沒見識。」
批評別人之前,先明白一件事: 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