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有限的。
離別,是人生路上,必經之路。
親人去世,它讓人痛苦,讓人顫抖,讓人進一步思考人生的意義。
在許多地方,都有這樣的風俗:親人去世,趕回家見最后一面,以便不留遺憾。人生在世,理應回去送他最后一程。
然而,當親人去世時,有一些人不會回家見最后一面。他們的原因,也許各不相同,但,可以將他們歸為四種人。
離別,是一種巨大的傷痛。
在親人去世時,有些人之所以不會回家見親人的最后一面,是因為他無法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
面對親人的離去,感到恐懼、絕望和無助,從心底不想面對。
就像電視劇《太陽的后裔》中,尹明浩在母親去世時,因為無法面對現實而沒有回家。
他把自己淹沒在工作中,試圖用繁忙的工作避開痛苦。
親人去世,不回家的人,有時不是沒有愛,而是心中充滿了痛苦,他只是沒有勇氣面對。
如同弗洛伊德曾說過:「我們無法逃避苦痛,人只能選擇如何應對它。」
選擇不面對,選擇不回家,選擇逃避,也是一種選擇。
心中有痛,無法面對親人去世的人,會假裝親人還在這世間活著,假裝自己和他之間沒有分離。
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活得沒有遺憾,活得坦蕩。
人生路上,許多事,都會成為心中的遺憾,后悔一生。
以至于,有些事,讓人產生愧疚,讓人覺得自己無顏回家。
如同馬克·吐溫所說:「對于我們所做的事,我們感到后悔;對于我們沒做的事,我們感到更深的后悔。
」親人去世,沒有回家的人,往往是因為,罪疚和懼怕回憶,而不敢回家的人。
可能是因為過去和親人之間有爭吵,可能是因為長期的疏遠,又或者曾經做了許多傷害親人的事。
想要在外闖蕩出一番成績再回家彌補他們,可是沒想到沒有機會了。
即便,親人去世了,心里很負疚,也不敢回家。
在這世間,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忙忙碌碌。
有的人,很幸運,能將自己的生活經營得越來越好;而有的人,身上背負著巨大的壓力,不得不每天為了生活而奔走。
在親人去世時,沒有回家的人,大多是被生活所累,無法抽身的人。
《人間至味是清歡》中,林清歡的弟弟就是這樣的人。
他在外地工作,因為工作繁忙無法回家,錯過了與去世的母親最后的告別。
為了生活,而無法回家送親人最后一程的人,可能是被工作、家庭或其他責任所束縛,無法找到時間和精力去處理親人的離世。
喬治·伯納德·肖曾經說過:「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為生活奔波,而錯過了生活本身。」
盡管,他們的心中充滿了痛苦和愧疚,但還是無法找到回家的機會。
人與人之間相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相處得和睦。
親人之間,也會因為經營不善,而導致關系破裂。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仇恨是一個無底洞,一旦陷入就無法自拔。」
親人去世,而沒有回家的人,可能是因為,心中積累了怨恨,無法釋懷的人。
可能是因為親人之間的矛盾,可能是因為無法接受親人的行為,他們在親人去世后,選擇了避開,而不是面對。
就像《親愛的自己》中,陸敏駿在父親去世后,因為無法原諒父親的過錯,而選擇了不回家。
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掙扎,他想要回家,但他無法接受父親的過去。
因為心中有恨意,無法釋懷,所以即便親人去世,也固執地不愿意回家見他最后一面。
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也有自己的活法。
洛夫·米爾頓所說:「失去的親人永遠不會回來,但他們會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他們會在人的記憶中,人的心中,永遠活著。」
無論是否選擇回家,無論是否能夠面對,都要記住,愛永遠不會消失,親人永遠在自己的心中。
珍惜親情,沒事多回家看看。因為,在這世間,有親人陪伴,就是最好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