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后半段,伴隨著方臘一方出場,梁山的好漢幾乎被消耗殆盡!天罡、地煞70多位好漢為此送命。可見方臘的實力,根本不輸宋江,那麼宋朝朝廷為何選擇招安梁山,而不是江南方臘?宋江和方臘有哪些不同之處?
第一不同:宋江未曾稱帝;方臘稱帝,挑戰了宋朝皇帝的權威;
宋江在領導梁山軍時,雖然也曾經打敗了許多敵人,但是他并沒有試圖謀取個人的權力和地位。相反,他一直強調的是忠誠、義氣和公正,試圖讓梁山軍成為一支保家衛國的力量。這種為朝廷盡忠的行為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和贊賞,也使得梁山軍得到了招安的機會。
而 方臘則不同,他野心勃勃,選擇稱帝并設立自己的年號,來實現自己的統治目的。雖然他在江南地區也曾經打敗了很多敵人,但是他的行為讓朝廷認為他是一個危險的人物,威脅到了朝廷的統治和秩序。因此,朝廷選擇了招安梁山,而不是方臘。
從歷史角度來看,宋朝的統治得以延續,也使得社會得到了安定和發展。如果朝廷選擇招安方臘,那麼很可能會導致混亂和戰亂。方臘和宋江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試圖通過稱帝來實現自己的統治目的,而后者一直以保家衛國為己任。朝廷選擇招安梁山而不是方臘,也是基于朝廷利益和穩定考慮的結果。
第二不同:方臘做的壞事太多,朝廷不想再忍
方臘是農民起義出身,后占地稱王!起初雖然也是為了貧苦百姓。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行為越來越過分,演變成了一種以「 以貧為富、以奇為常、以逆為順」的勢力。他們在江南地區橫行霸道,讓百姓疲于應對。而且方臘還曾經通敵、殺害朝廷官員,這樣的行為無疑讓朝廷不能容忍。
方臘
相比之下, 梁山好漢雖然也劫富,但是他們的行為是為了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為了自己謀取私利。梁山好漢并沒有對百姓施加太多壓力,也沒有破壞朝廷的政治秩序。朝廷可以看到梁山好漢的善良愿望,并通過招安的方式將他們納入統治的范疇,讓他們在體制內繼續為百姓做貢獻。
第三不同:宋江聽話,更好控制
宋江和方臘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宋江比方臘更加謹慎和圓滑。他深諳朝廷的政治游戲,知道如何通過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同時避免引起朝廷的反感。而方臘則顯得更加激進和傲慢,他的言行不僅煽動了群眾,也讓朝廷感到不安。
盡管他是梁山泊的首領,但他很少違背朝廷的命令。這種順從和聽話使得朝廷認為能輕易控制他,也為他獲得了朝廷的信任和重用。相反,方臘則更加強硬和不妥協,這讓他的聲望和地位在朝廷眼中更加危險。
宋江比方臘更加有組織性和紀律性。他深知梁山泊的實力,不能靠單純的人數和個人勇氣來支撐,而需要有一個嚴密的組織架構和紀律體系來確保戰斗的勝利。這讓他的部隊在戰斗中表現出色,也讓他在朝廷的眼中更加可靠。
雖然方臘也是一位很有天賦和魄力的領袖,但他缺乏宋江的謹慎和聽話,也缺乏他的組織和紀律性。這讓朝廷認為,招安方臘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風險和不穩定性。
第四不同:梁山地盤小,難以形成大浪,招安后更好控制
梁山地處河北山區,山高水險,地理位置并不占優勢,加之當時的梁山好漢大多是被逼無奈,身世較為貧寒,沒有家族勢力和地緣優勢,因此他們的反抗行動規模相對較小,難以形成大浪。
與之相比,方臘則掌握了江南地區的大部分軍事、政治和經濟資源,其統治下的士兵、百姓人數更多,威脅程度也更高。方臘自身就有強烈的政治野心和領地擴張的計劃,與梁山好漢不同,他的反抗行動是有組織、有計劃的,對朝廷的威脅程度更大。
因此,對于當時的朝廷來說,招安梁山更為安全和可控。梁山好漢沒有像方臘一樣有強烈的政治野心和領地擴張的計劃,他們更注重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因此,梁山好漢更加適合招安,而朝廷的招安政策也更加容易被梁山好漢接受和執行
結論
因以上原因,朝廷最終選擇了招安梁山,而不是江南方臘。雖然方臘也是一位很有天賦和魄力的領袖,但他缺乏宋江的謹慎和聽話,也缺乏他的組織和紀律性。這讓朝廷認為,招安方臘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風險和不穩定性。因此,朝廷最終選擇了招安梁山,這也標志著梁山好漢的歷史使命結束,他們開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