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圖片來源于網絡
民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特殊時期,從名義上,此時的中國已經結束了幾年來的封建王朝輪回,邁入了新時代。
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講,幾千年來的封建思想仍然未能消弭。

民國,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是男女平等方面,在這一時代,仍然有不少人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
而到了婚姻上,這種不平等更為嚴重,「三妻四妾」、「丈夫婚內出軌」等現象十分普遍。
在當時的主流價值觀看來,妻子就是依附于丈夫的一件「物品」。

結婚,圖片來源于網絡
她們沒有自主權,還要從生活上和精神上對丈夫「逆來順受」。
然而,在當時卻有著這樣一個奇女子。
她不顧他人另類的眼光,在面對丈夫的懷疑時,毅然選擇出走,與自己的丈夫離了婚,她就是方君瑛。

方君瑛出生于1884年,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女子革命家。
早期活躍于中國社會之上的女革命家并不算多,能夠被世人普遍贊譽為「女俠」的更是屈指可數。
真正獲得這個稱號的人除了秋瑾以外,還有一位,那就是方君瑛。

民國女子,圖片來源于網絡
單從表面上來看,方君瑛面容和善,是一位堪稱「溫婉」的女子。
但正是這樣的一位「溫婉」的女性,曾經一度主掌暗殺團,從事革命工作當中最為兇險的部分。
方君瑛的家庭可以稱得上是「人丁興旺」,共有四兄弟七姐妹,她排行第七。
由于國內形式混亂,方君瑛與家人們一起遠渡重洋來到了日本進行留學。

民國,圖片來源于網絡
革命早期的日本可以稱得上中國革命的主要根據地,包括孫中山在內的無數革命志士都是在這里進行交流和組織。
方君瑛一家可以稱得上是革命家族,在接受到相關宣傳以后,她的四嫂曾醒、六哥方聲濤、六嫂鄭萌、妹妹方君笄、弟弟方聲洞義無反顧,全部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方君瑛為人聰穎,辦事負責,接觸一段時間過后,她便受到了孫中山的重視,賦予了她更大的責任和使命。

民國女子,圖片來源于網絡
事實上,雖然方君瑛一家人走出了無數革命志士,但是方君瑛的父親思想還是較為保守的。
在其前往日本留學之前,就已經給她安排了一段「包辦婚姻」,對象正是同樣留日的王簡堂。
王簡堂出身富貴,與方君瑛的家庭可以說是「門當戶對」。
但與方君瑛不同的是,王簡堂為人十分保守,對于在日本的各種中國革命組織向來不屑一顧。

民國女子,圖片來源于網絡
王簡堂談不上是什麼紈绔子弟,在日本留學期間,他埋頭念書,學業成績在學校也是名列前茅。
可是他并沒有認清當下的形式,和中國千百年來的無數秀才舉人一樣,在他心目當中只要能夠讀得圣賢書,便能夠飛黃騰達。
只不過以往的「圣賢書」是四書五經,而今的圣賢書是「經濟學」罷了。

方君瑛和王簡堂可以說是八字不合。
兩人一位思想開放投身革命,一位思想保守陳舊、一心看重仕途,注定走不到一起。
但是父命難為,對于這段已經「商量好了」的婚姻,方君瑛始終沒有當著家人的面提出過異議。
在日期間,她從來沒有和王簡堂多說過一句話,多見過一次面。

民國女子,圖片來源于網絡
可是,王簡堂對于自己的妻子卻格外重視。
他幾乎每隔幾天都會來到方君瑛一家的住處,詢問打聽方君瑛的情況。
當得知方君瑛及其兄嫂等人參加革命活動以后,王簡堂十分不滿。
曾經多次當著方君瑛家人的面進行抱怨,其憤怒鄙夷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民國女子,圖片來源于網絡
對于王簡堂,方君瑛的家人們早就有不滿。
可是想到這是老爺子指定的「女婿」,眾人倒也沒說什麼,每次王簡堂前來都會有人陪著「附和」兩句,草草打發。
而至于方君瑛本人,則是能躲則躲,留學日本東京幾年里,幾乎從來沒和王簡堂見過面。
早期革命困難重重,當時的革命黨實力較弱,想要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單從在實力不對稱的情況下顯然是不現實的。

民國女子,圖片來源于網絡
因此,經過考慮,革命黨人士最終決定以定點清除的暗殺手段對付清廷,而方君瑛正是這一活動的領導人之一。
1905年,中國同盟會建立「實行部」,專門負責此事,方君瑛被推舉為部長。
王簡堂日常來罵街,方君瑛照常搞革命,雙方看似沒有一點交集。
可是在留學結束回到國內之時,方君瑛不得不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和王簡堂正式結婚。

留學日本幾年以后,方君瑛終于坐上了回國的輪船,她的第一站就是上海。
當來到這座中國的最大都會時,望著十里洋場內的紙醉金迷。
看著眼前的污濁腐敗與混亂,方君瑛的心情跌入低谷。
而與方君瑛不同的是,同樣路過上海的王簡堂卻展現出來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他癡迷于這里的燈紅酒綠,甚至為此流連忘返……

方君瑛的一生都在追求革命理想,這樣的她怎麼可能會愿意與王簡堂成婚?
因此,在回到家中以后,一向孝順恭敬地方君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向父親攤牌,要求退婚。
方君瑛的這一舉動引發了父親的勃然大怒,如果方君瑛固執己見,那麼將會被鎖在家中,寸步難移。
當時的革命工作正進行到關鍵時期,為了不耽誤工作,也為了不因為此事引起外界關注,方君瑛最終選擇了妥協,同意與王簡堂結婚。

結婚,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父親的操辦之下,兩人的婚事很快就被提上了日程。
婚禮當天,無數親友趕到了現場。
在眾人的見證之下,方君瑛與王簡堂正式在這一天結為了夫妻。
當婚禮結束,眾人散去,房間里便只剩下了方君瑛與王簡堂兩人。
對于這段婚禮,方君瑛的態度始終是矛盾的,更確切地說,她是為了革命事業才勉強同意的。

至于自己的丈夫王簡堂,方君瑛并不感冒,也沒有絲毫興趣。
新婚之夜,在賓客散去后,兩人簡單收拾了一番,便決定休息了。
方君瑛長相出眾,在那個時候是有名的美女,望著眼前美麗動人的新娘,新郎王簡堂的心情激動到了頂點。
看到丈夫的表情,方君瑛倒也直接,表示有話就說。

民國房子,圖片來源于網絡
然而令她沒想到的是,丈夫居然問了一個足以令人「鄙夷」的問題:「我在之前聽說你們家里曾經遭土匪搶劫過,你有沒有被他們侮辱過?」
這句話放在過去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倒沒有什麼,可是放在方君瑛這里,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方君瑛對眼前的王簡堂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壓抑已久的情緒在這一刻徹底爆發。
她明白,與這樣的人結婚并不是痛苦的終結,而是痛苦的開始。

土匪,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聽聞這個問題以后,方君瑛臉色突變,她站起身子,當即就摔門而出。
看著新娘離去的背影,王簡堂當場就被嚇懵了。
等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便連忙追了出去,想要挽回妻子。
可是此時追出去已經晚了,方君瑛心意已定。

新娘,圖片來源于網絡
王簡堂追上方君瑛后不停道歉,但是方君瑛只是冷眼看著他,從方君瑛的眼神當中,王簡堂只看見了冷漠與決絕。
兩人這樣相識許久,不發一言。
過了好一會兒,方君瑛開口了,她只說了兩個字:「失婚」。
當這兩個字出口以后,王簡堂徹底傻了眼。

民國女子,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他「狹小」的認識里:哪有妻子敢跟丈夫提失婚的?哪有剛剛辦完婚禮就要鬧失婚的?
方君瑛該不會是一氣之下的氣話吧?
可話雖如此,此時的方君瑛已經越走越遠,走出了王家大院……
之后的日子里,王簡堂并未死心,他求爺爺告奶奶,甚至還找上了方君瑛的父親,要求重新撮合這樁事。

民國女子,圖片來源于網絡
聽到女婿的要求,方君瑛的父親滿是同情,與方君瑛大吵了好幾架。
但可惜的是,此時的方君瑛已然下定決心,無論父親說什麼,她都再也不同意。
之后的日子里,為了能夠找到方君瑛重歸于好,王簡堂可以說是神出鬼沒,無論方君瑛在哪,他總能找上門來。
忍無可忍之下,方君瑛後來干脆以留學的名義前往了法國,直到這時,她才徹底甩開王簡堂。

留學,圖片來源于網絡
嚴格來說,方君瑛前往法國并不單純是為了躲避王簡堂,更大程度上還是為了能夠為革命出力。
在接連幾次刺殺行動失敗以后,方君瑛認為,想要救國,可以從科學做起。
此番前往法國,她的目的就是在波多鐸大學學習數學,為未來的革命積蓄力量。
為此,方君瑛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在法國獲得碩士學位的留學生。

法國,圖片來源于網絡
1922年冬天,方君瑛回國,重新投身革命工作,此時她負責主掌廣州執信學校。
但該校仍在草創籌備期間,除了薪金無從談起之外,人員學員都是問題。
由于在法國期間曾經遭遇交通事故,方君瑛的身體并不好。
為了能夠節約經費,在這段時間里,她與自己的寡嫂、子侄、弟妹一起生活,一面辦學,一面籌錢。

革命,圖片來源于網絡
誠然此時的民國已經建立,方君瑛作為早期革命黨領袖,曾經不少同志都已然在民國政府內任高官,當然可以向他們來求助。
可令人意外的是,當方君瑛找到昔日的戰友之時,她卻猛然發現,當年的「組織」已經早已不在了。
方君瑛發現,當年的那些不惜拋灑熱血的革命者幾乎全都腐敗墮落了起來。
他們在民國的官場之上追名逐利,甚至較之清朝官吏也是不遑多讓。

如今的孫中山也并不好過,不久之前,陳炯明發動了公然背叛……
種種亂象刺入眼簾,方君瑛雖有一身學識卻無用武之地。
她猛然意識到,自己當年所追求的革命徹底失敗了。
然而此時,多年前的丈夫王簡堂也「不合時宜」的出現了。

在得知方君瑛回國以后,王簡堂急忙發來了電報,想要與方君瑛再續前緣。
方君瑛留學期間,王簡堂一直未娶。
這使得從某種程度上,他在道德上占據了制高點。
電報當中,他「振振有詞」,以一種「賞賜」的口吻,想要與方君瑛復合。

留學,圖片來源于網絡
然而方君瑛又怎會同意?
在回復「死者不可復生,斷者不可復續」以后,便徹底與王簡堂斷絕了聯系。
此時的方君瑛的苦悶萬分,一生拼搏到頭卻是一場空。
在這樣的苦悶生活當中,她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過的夜晚,最終萌生了自盡的想法。

夜晚,圖片來源于網絡
有一天,方君瑛對好友陳璧君的母親衛月朗說:「我今無牽掛,隨時可死。」
衛月朗以為方君瑛心情不好,隨便說說,就問她:「愛你之人奈何?」
方君瑛的回答相當澹然:「渠等哭數日就無事。」
1923年6月12日夜,方君瑛吞食大量鴉片,被人送往醫院救治以后,最終搶救無效于6月14日下午3時不幸離世。

方君瑛離世之前,曾經委托衛月朗留下過一封短暫的遺書,遺書當中,對自己的死因做出了如下解釋:
「君瑛之死乃出于自愿,非他人所迫也。蓋因見社會之腐敗不可救藥,且自己無能,不克改良之,唯有一死耳!」
方君瑛的一生,可以說是處處都在逆流而上。

遺書,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為大家閨秀,她原本可以盡情選擇無數道路,但是她偏偏選擇了最難的那一條——革命。
方君瑛的一生幾乎從來沒有「幸福」過。
年輕時,她致力于推翻清王朝,可當清王朝終結以后,擺在她面前的卻是革命戰友的先后背叛。

戰友,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種令人窒息的黑暗,最終碾碎了她最后的信心。
方君瑛怎能不愛這個世界,對于生前的親人和「愛我者」,方君瑛的遺書當中流露出了萬分抱歉:「我已去矣,所有之恩惠來世再報罷。」
一代女杰,赍志以歿,方君瑛之死,令人痛惜。

1.張紅萍.女性先驅者的足跡——近代女留學生對中國社會和婦女解放的貢獻:《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